可以站起来大声说“我反对”
一张黑白照片,记录了这个短暂瞬间。当场表达不同意见的“异动”,让所有人始料未及。黄顺兴发言完毕,沉静的会场掌声四起。
同年,香港的廖瑶珠代表,在通过第一个专门委员会民族委员会人选名单时,声明弃权。弃权的理由是,“我不会投我不了解的人的票。我代表人民,代表港人投票,而不是投对领导的信任票。”
黄顺兴老人已经离世,那张被放大的照片,曾经长久地悬挂在他的家中。第一张反对票弃权票的出现,见证着中国的民主进程,也彰显着代表委员的勇气和职责。
如今,很少有人再将人大和“橡皮图章”相提并论。两会上,持不同政见、投反对票已不是新闻;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也不再“饱含热泪聆听教导”;公众对代表委员的认知和要求,也从荣誉变为责任。
如果仅仅是举举手投投票,大可不必千万迢迢聚会北京开两会。代表和委员是受选民所托,来监督政府履行权力。他们有责任对看不懂的预算报告说不,有权力否决糟蹋纳税人钱财的不合理投资项目,有底气对政府工作提出批评和质疑,有义务想方设法约束公权力的肆意妄为。
两会上,没有“官员代表委员”和“平民代表委员”的区别,大家都在平等地行使权力,谁也不用对谁“屈尊俯就”。参政权监督权的落实,不只是法律上的明文规定,更有赖于每个代表委员去“行使”,去“兑现”。有权不用即失职,“好好代表”和“充数委员”,都是对人民的不负责。
随着两会的进一步开放,代表委员的履职情况越来越多地被公众所知晓,他们在“代表”选民的同时,也接受选民的监督。尽管这种监督还不彻底,仍有缺陷,但它至少提醒每一个走进大会堂的“代言者”:民众在关注你们,履职尽责是你们的本分。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不同利益阶层的出现,代表委员们也逐渐从“站在全国人民的立场上说话”演变为“为特殊的利益阶层代言”。言者无罪。作为利益阶层的代言人,代表委员表达多么“自私”的主张,多么“雷人”的观点都不要紧,但是,请确实代表选民的利益,请不要用无关痛痒的敷衍了事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自我炒作浪费政治资源。同时,也请持不同意见者站出来,大声说“我反对”——表明一种富有积极性建设性的态度。
短短的会期,有太多大事需要讨论。经济增长、就业难题、食品安全、医疗改革、社会保障……哪一项不关乎百姓利益,民生民计?解决问题寻找出路,需要充分的论证和辩驳,多一些代表委员抢话筒,多一些“面红脖子粗”的争论,探讨才能深入,思路才能明晰,决策才能科学。共渡难关需要达成共识,共识的前提是利益的各方能够平等地“讨价还价”,充分地进行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