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人”的不是语录,而是对责任的放弃
“雷”是个感受很主观的东西,代表委员参政议政,提案也罢,议案也罢,建议和发言也罢,让人眼亮一下,耳震一下,给人新鲜感,甚至刺痛感,就够“雷”了,就达到了被关注、被议论的效果。不过,“雷”虽然没有一个客观标准,但终究有迹可寻。归纳起来,有几个特点:一是独出心裁标新立异型,比如恢复繁体字,把人民币改称中华元等,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真要实施,太折腾人;二是扮傻扮天真型,比如建议实行每周4天半工作制,虽然表达了“有益身心健康”的愿望,但太脱离现实、太不食人间烟火了;三是挑衅常识型,典型代表就是“看病难看病贵是误导”,这种有悖公众认知和诉求的表达,自然会激起公众热议。
正常的政治生态,应该有底气、有胸怀包容和接纳雷人语录。雷人语录也许刺耳一点,难听一点,也许违背了公众认知,但比起那些高高在上的官话、大话和不着边际的空话、套话、老话,总要直率得多,也认真得多。在此前一些地方两会中,我们就见识了不少“不雷人”的提案议案,个别代表委员煞有介事提出来的东西,明明早已作出了决策并开始实施。这种“马后炮”,才是对宝贵政治资源不折不扣的浪费,才是对“被代表”和“被嘱托”责任的活灵活现的轻慢。
我相信大多雷人语录是真情流露。不管是独出心裁标新立异型,还是扮傻扮天真型,总是有思考,有意愿,有立场和观点。即便是“看病难看病贵是误导”这类挑战常识型,我们在口诛笔伐地“排雷”、“扫雷”之前,也必须承认其代表了一个群体的声音。
能够把自己的认知和诉求摆在台面上,再雷人也算是光明磊落。
不怕话雷人,就看不敢雷。医疗卫生界有委员以“看病难看病贵是误导”雷公众,如果有代表公众利益的代表委员能针锋相对,就能起到矫正和平衡的作用。可喜的是,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院士及时站出来了,不仅进行了有力的批驳,还一针见血地指出,看病贵看病难的根源就在于医疗结构扭曲。这位老院士就来自医疗卫生界,他能自揭家丑“反水”,其勇气之果决,力道之精准,抓住了要害,我就不信那些说“看病难看病贵是误导”的人不会被雷倒。以其雷之道还治其雷,痛快!
雷人是一种姿态,认真或扮认真地雷人,或多或少都能刺激出一定的条件反射。而我真正担忧的不是雷人语录,而是代表委员因为怕雷人而放弃雷人姿态。就我个人观感,与往年相比,今年两会直到今天为止,有意味、有见地、有热辣劲的雷人语录并不多,能像钟南山院士一样拍案而起直抒胸臆的代表委员也不多。
出现这种现象,也许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召开两会,公众关注的热点、焦点是就业、食品安全、救市等宏大主题,特殊背景下,公众对这些“紧急政务”寄予特别的期待,所以,代表委员大多抱有献计献策的心态提建议、出主意,都想当治病救人的好郎中。但郎中多了,就有“大处方”之嫌,莫衷一是,也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
我们并不希望代表委员们人人都当好郎中,而是希望他们能明晰自己的职能,履行好代言人角色,为谁代言,是否有效代言,就需要在一个制衡的平台上沟通、交流、辨析甚至辩驳,在一个理性的机制内充分地展开博弈,同时,无论有多少“紧急政务”,都应坚定不移地行使监督政府的使命,都应不留情面地去雷人。去年两会,有关“中华文明城”,有关教育行政化,代表委员的表达够尖锐了,但公众就是爱听这些雷人语录。但今年两会,教育行政化愈演愈烈,教育现状让公众起来越失望,但似乎没人理睬了,而“中华文明城”更绝,是从善如流不建了,还是在暗度陈仓偷偷大兴土木,公众仍然一无所知。我们就这样被不雷人的“温文尔雅”,给雷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