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印象”不只是茉莉花
教育部自2004年实施“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以来,国家汉办分期分批派往世界各国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已遍布亚洲、欧洲、大洋州、非洲、美洲五大洲,共计5000多人。这些平均年龄不超过25岁的年轻人,已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友谊使者、文化使者与和平使者。
在东南亚地区尤其是泰国的“中国汉语教师志愿者”群体,是全世界数千名“汉语教师志愿者”中最为活跃的一群。
戴玉洁是暨南大学第一批赴泰志愿者,被分到的中学是位于曼谷BangSue的一所平民中学。学校的老师第一天给小戴介绍情况时就告诉她:我们的学生多半家境不好,不爱学习,很调皮,不会为自己的将来打算,所以你不要生气。放弃差的,帮助好的就可以了……
“当时我并没有想到是怎样的调皮。”他们上课不听,互相打闹,互相追逐,照镜子化妆,聊天,上厕所。但是她也发现这些孩子除了不爱学习,没有其他问题。相反,下课时这些孩子还会常常围在她身边,惹人怜爱地用中文叫“老师”,一字一句地说“老师您好”。
“第一个周末,我闷在公寓一直想,这样高声喊‘安静’不是个办法。我开始根据教材编写有意思的、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如,把《月亮代表我的心》、《老鼠爱大米》、《上海滩》等编成泰语。第二个星期,我便不再按教科书照本宣科了,我把内容归为几个小主题,让他们上黑板写,上黑板读,让他们相互竞争。”
来泰国之前,小戴在中国买了许多印有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贴纸、胸章,还有中国特色的小镜子、扇子等。这些她都拿到了办公室,作为对学习努力学生的奖励。她还在工整认真的作业上贴贴纸,给听写成绩好的同学戴胸章,给唱歌唱得好、上课认真听讲的同学发小镜子。这些都大大地鼓励了同学们,激发了他们学习汉语的热情。
渐渐地,小戴的课堂从嘈杂变成了热烈讨论。她还给他们唱歌:中国西部歌王王洛宾的《半个月亮爬上来》,北京奥运会最受欢迎的歌曲《北京欢迎你》……音符中所透露的是一个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
长着一头卷发的小伙子曹凡曾在北柳中专任教(现曼谷时代中学)。他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说起当志愿者的动机,他说自己虽然是恋家的,但“好男儿志在四方”,当汉语教师志愿者是要在“实现文化战略的同时也实现自己梦想”。
“刚来的时候,可以说‘家徒四壁’,房间12平方米,买东西要走很远的路,一切都不熟悉。”他对记者说,有时候人几年都长不大,有时候一瞬间就成熟了。他忽然深切地感受到:“我在家是男孩子,出来就是男子汉了”,这意味着他懂得了一份独立和深深的责任。
曹凡在班里“寓教于乐”。如给每一个学生都起一个中文名字——小女生就叫可爱、美丽、俊俏、乖巧;小男生就叫俊伟、成龙、周星驰、李连杰、周杰伦等等。这样,与泰国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学生们学汉语轻松又有趣,而且记得快、记得牢。这些名字背后的来历和故事,反过来又使他们加强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一次,一名学生返家回来上课时说:“老师,现在我们全家都在学习汉语呢。”
赴泰“汉推”志愿者把在泰国教授汉语的这段时光称为自己人生的燃情岁月,这是因为:激情、梦想、责任、青春与努力,是他们这段时间的关键词和人生状态。记者了解到,这些“汉推”志愿者几乎都是大学毕业后就第一次出国。这些年轻人不甘蜗居于象牙塔和父母羽翼之下,期待投身于志愿者事业,将祖国的需要与个人追求结合起来。
相关资料表明:目前,中国汉语师资力量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汉语国际推广的一大瓶颈。据估计,在2015年将有5%的美国学生学习汉语,届时将至少有7000名中文教师,但现在美国只有500~700名中文教师,缺口非常大。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泰国等周边国家对汉语教师的需求都非常迫切。而在非洲、阿拉伯地区、南美也有积极要求。欧洲、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也都希望在汉语教师方面得到中国的帮助。
为了帮助各国解决教师短缺问题,国家汉办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选派、培养汉语教师,加快培养教师本土化方面采取一系列举措:在26个省区市建立105个中学基地,去年共培训了70个国家的汉语教师1.7万人,并与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有关高校在当地举办汉语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