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公众对今年“保8%”有信心
3月5日,在政协小组会上,参加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的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发言时说:要解决中国的问题,就要让有钱的人把钱掏出来,让没钱的人增加收入。 本报记者 李建泉摄
调查报告摘要
●八成受访市民、九成以上的受访专家和代表委员肯定了中国30多年来的发展方向
●近半数的受访市民、近六成以上的受访网民、经济学家、代表委员对“保8%”有信心
●信心主要来自庞大的国内市场和改革开放的成就
●41.9%的受访经济学家预测,全球金融危机会在2010年见底
●多数受访者认为增加收入和完善保障是扩大内需最佳手段
今年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面对来势迅猛、蔓延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前景如何?人们对未来是否有信心呢?两会期间,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联合和讯网进行了一项大型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认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大多数公众对今年“保8%”有信心,而信心主要来自庞大的国内市场和改革开放的成就。
大多数受访者认同中国的发展方向,但认为必须改革依赖出口的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政策深入人心。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受访市民、网民,还是经济学家、代表委员,大多数都认同“中国30多年来的发展方向”,分别为80%、63.9%、96.8%、96.7%。与此相对应的是,大多数认同“越是困难,越要坚持改革开放”。
相对来说,网民对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认同率不是很高,从调查数据来看,还有20%左右的网民选择“不好说”。反对改革开放的受访网民是极少数。
国际金融危机促使国民反思我国出口型的发展模式。调查结果显示,京沪穗三地六成多(64.3%)的受访者认为必须改革依赖出口的发展模式,27.9%的三地受访者对于这个问题表示“不好说”。而网上调查数据显示,对于“依赖出口的发展模式必须改变”的说法则有72.2%的受访者表示赞同,反对者有22.2%。对于这一问题表示认同的受访经济学家和代表委员分别为87.1%和74.1%。
大多数受访者对中国未来经济前景充满信心
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经济学家、代表委员,还是网民、京沪穗市民,多数对中国未来经济前景有信心。
京沪穗三地调查显示,大部分民众对中国未来经济前景充满信心,七成多(73.9%)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今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只有2.9%的受访者对中国经济前景缺乏信心。调查发现,83.9%的受访专家和84.2%的受访代表委员对于“中国经济今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这一说法赞同。网民对这一说法认同的比例较低,反对者和赞同者所占比例相同都是44.4%。
中国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对于2009年的GDP增幅,近半数(49.7%)的受访市民认为不会低于8%,32.9%的市民认为增幅在7%左右,18.4%的受访者认为增幅会低于6%。与上年GDP相比,比较三地受访市民,上海市民对2009年GDP增幅的信心最大,北京市民的信心也较高,信心最低的是广州市民。
网上调查数据显示,过半的网民认为2009年的GDP增幅在8%左右及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认为在6%以下的也高达44.4%。
相对市民、网民,经济学家和代表委员对“保8%”的信心更足些。58.1%的受访经济学家认为GDP增长在8%左右,认为在9%以上的为6.5%。认为增长在8%左右的受访代表委员所占比例为40.7%,还有37.3%的受访代表委员认为增长幅度在7%左右,认为增幅在9%左右的受访代表委员比例为6.8%;值得关注的是11.9%的受访代表委员认为GDP增幅不会超过6%,认为增幅在10%以上的受访代表委员占3.4%。
多数受访者认为中国有望在世界金融危机中最早复苏
问及中国信心的主要来源,京沪穗三地受访市民意见比较一致,他们充分肯定了庞大的国内市场、改革开放的成就、政府的应对能力、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局势对保持和增强民众信心的作用。其中,庞大的国内市场被认为是信心的最主要来源;其次是改革开放的成就;排在第三的是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局势;第四是中国政府的应对能力。经济学家和代表委员则大多(均占八成左右)认为信心主要来自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格局、长期趋势和优势没有改变。
进一步调查发现,信心来自经济学家、民众对中国经济形势的比较乐观估计。
关于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64.2%的受访市民肯定了金融危机未来会进一步影响中国实体经济,但影响程度不大,有望在世界金融危机中最早复苏;专家和代表委员则大部分(分别占67.7%和60%)认为机遇大于困难,可借机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海外资产收购或重组、引进海外人才,公众赞成这一观点的也高达59.3%。36.4%的受访者认为金融危机不会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
41.9%的受访经济学家预测,全球金融危机会在2010年见底;认为金融危机仍在不断恶化无法乐观估计的受访专家比例也占到了25.8%;此外还有22.6%受访专家认为经济形势还不明朗,经济危机何时见底还不好说,认为2009年第一季度进入低谷的受访专家比例为9.7%。
在问及2009年CPI走势时,14位受访经济学家认为2009年CPI将触底反弹,占受访专家总数的45.2%;认为CPI将在现有水平线附近徘徊的受访专家有9位,所占比例为29%;此外还有7位受访专家表示CPI将继续走低;1位专家表示2009年CPI将大致呈U形走势,全年总水平为负。
4万亿投资长期效果尚待观察,增加收入和完善保障是扩大内需最佳手段
对于4万亿投资,半数受访市民肯定了这些刺激经济的措施的短期效应,而对这些措施的长期效应则未形成一致观点。约1/3的受访市民和网民认为,在肯定其短期效应的前提下,对长期效果仍持观望态度;11.3%的受访市民和22.2%的网民认为短期有效,但难以阻止经济下滑趋势;同样有11.3%的受访市民认为短期无效,长期来看会从根本上遏制经济下滑,但网民认同这一说法的比例只占2.8%;只有14.8%的受访市民和13.9%的网民非常看好这些经济刺激措施,认为这些措施既有短期效果,也有长期效果;还有11.3%的受访市民和8.3%的网民认为这些措施作用不大、影响有限。
45.2%受访经济学家和42.9%的受访代表委员认为这些措施短期有效,但长期效果还有待观察。
问及最希望政府出台哪种刺激经济计划,增加收入和完善保障机制是市民最大的希望。京沪穗三地调查显示:60.8%的受访者希望增加工资收入与补助,四成(41.1%)市民希望提高低收入群众的保障水平。同样有四成(40.1%)市民希望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此类人群在广州所占比例最高,接近一半(49.5%)。此外,希望政府出台增加中西部投资,平衡地区发展、用财政贴息刺激住房消费、购房赠送户口等措施的受访市民都超过所有受访者比例的30%。而在成都、杭州等地实施的发放消费券的措施,则只有23.3%的市民推崇。备受关注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也只得到21.0%的市民认可。
网络调查数据显示,18%的受访者希望政府出台完善养老、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希望出台增加工资收入与补助和提高低收入群体保障水平政策的受访者比例都达到12.8%;增加中西部投资,平衡地区发展受到12.2%的受访者人支持;10.9%的受访者希望出台的计划是与老百姓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
经济学家和代表委员也多数(分别占83.9%和64.4)%)认为,提高低收入群众的保障水平是最为有效的刺激、经济扩大内需手段。
调查背景
此次大型调查涉及到房市、股市、金融危机、医改、就业、税收等两会热门话题,包括四方面的调查对象:
●31位经济学家 对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王小广等31位经济学家进行了问卷调查
●36258名网民 在中青在线、和讯网、中国经济网进行网上调查
●1020名市民 委托专业调查机构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1020名市民进行了电话调查
●60名代表委员 本报两会报道记者对60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进行了访问调查
制图:杨大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