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己说话没啥不好 为国说话境界更高
有个小组讨论,一位委员激动地向某部长诉说:“去年,我就为我们当地的问题要求资金投入,有关领导也答应了,但到了发改委,回复是‘没钱’。今年有了四万亿,就不能说没钱了吧?这回该解决了吧?”对此,某部长一边回应“听明白了”,一边又表示:“我不能答应什么,等回去研究,不管怎样,一定给你个说法。”
我不由得想起十年前,我第一次上两会,看到一些提案,是贫困地区的政协委员提出的要资金修自己所在县城的路、整治自己家门前的河。当时我有过疑虑:这样的问题,适合拿到全国政协会议上来说吗?
再后来,到全国工商联界别听讨论,看到一个个名气很大的民营企业家,依然在诉说着属于自己阶层的苦衷,我突然意识到,所谓的“界别”的含义,那往往代表着一个阶层,一个群体。有一年两会上的记者招待会,我的提问就与来自“新阶层”的委员有关。那时,“新阶层”这个词作为当年两会瞩目的新名词,曾经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
再后来,被称为“富人”的委员提出的“减税建议”引起了舆论波澜,有人质疑:她怎么只代表自己说话,而不为全国人民说话。其实,为人民说话的,应该是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因为,人大代表是需要选举出来的。而政协委员,是协商产生的,大多是各界的名人,他们代表一些人甚至为自己说话,在理论上说,也无可厚非。
我曾经经历了全国政协九届、十届会议的采访,去年没有上会,因而,今年对本届政协会议的感觉,还是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感觉现在的政协委员比以前变得年轻了一些,知识层次高了一些,精神面貌也与以往不同。本次会议提出的“建有据之言,献务实之策”,本身也反映着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水平的提高。
作为本次政协会议新亮相的发言人,赵启正委员的一番话,让我深思——他说,“媒体和社会要给人一个说话的宽松环境,政协有30多个界别,企业家的诉求、科学家的愿望、教师的期盼等等,各个阶层都可以表达自己的声音、意见,要让人把话说完,容人说话,只有这样,才可能讨论起来。”
为自己的阶层说话,没什么不好;为别人说话、为国家说话,境界更高。不管怎么说,随着时间的推进,广开言路,纵论四方,在政协大会这个议政讲堂上,多元、包容的气息,本身也是一种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