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委员代表团中央在政协大会上发言:
大力促进就业创业 服务青年迫切需求
本报记者 文静 刘声
今天上午,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王晓委员,站在人民大会堂的讲坛上,代表共青团中央,为全国1300万需要就业的青年人呼吁:希望政府出台具有即时效应的就业促进政策,进一步强化对青年创业的金融支持。
王晓的发言题目是《大力促进就业创业服务青年迫切需求》。王晓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青年是新增就业的主体:今年城镇新增的1300万劳动力,其中包括应届高校毕业生610万人、城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360万人、未能升学的城镇初高中毕业生280万人,基本上是青年;从农村转移出的劳动力中,青年占大多数;在存量失业群体中,青年也占了相当比例。
“青年失业,不仅会损害其现实生存条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未来职业发展造成长期损害,还会对其代际关系和融入社会生活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可以说,就业已经成为青年最迫切、最现实、最具体的利益诉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面对当前形势,果断采取了一系列保增长、促就业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王晓说,“当前,各级团组织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力所能及地帮助青年解决实际困难。”
王晓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就业问题,归根结底要靠有效的经济政策来加以实现,要靠全社会共同努力。他代表共青团中央提出四点建议:
——进一步加大经济政策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国家出台了产业振兴规划等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在通过实施财税、投资、产业等政策推动经济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同时,进一步兼顾它们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鉴于不同产业的单位投资产生的就业拉动效果不同,建议在投资方向上综合考虑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选择对最终就业效果的影响,从而使政策效应更加明确、更加具体地转化为就业成果。
——进一步制定出台具有即时效应的就业促进政策。在当前就业岗位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建议制定可产生短期、弹性、灵活就业机会的就业促进政策,快速增加就业岗位总供给或延缓新增劳动力进入市场。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具有公共品性质的城乡社区公益性岗位,增加就业机会,并继续做好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和就业缓冲平台。另一方面,大力开发市场体系内的短期灵活岗位,鼓励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通过聘用毕业生参与项目研究或进行见习等方式,延长学习时间,提升工作技能,缓解就业压力;鼓励企业通过轮休、轮训或适当减少用工时间等方式替代裁员。
——进一步强化对青年创业的金融支持。创业是促进就业的最积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与其他群体相比,青年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相对较高,但往往面临融资难题。在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小额贷款对创业的拉动作用更大、更明显。去年年底,团中央联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实施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的指导意见》,在金融担保方式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如自然人担保、联保、互保、经济组织担保等,但这一探索目前仅限于农信社和农村地区。建议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引导作用,采取贴息、补贴担保费用等方式,为部分特定的金融机构提供信贷风险补偿和成本费用支持,激发他们开展小额贷款业务、支持青年创业的积极性。
——进一步系统规划推进就业创业培训工作。加强劳动力培训工作,提高未就业人群的劳动技能水平,是经济低谷时期世界各国通用的一个政策。同时,必要的就业经历和技能积累对创业具有促进作用,据有关调查,就业后再创业的人与直接创业的人之间的比例是129:4。建议结合当前就业工作的阶段性特征和建设人力资源大国的长远目标,在从国家层面上统筹培训项目、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吸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促进全社会加速积累和储备人力资源。
“共青团愿意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尽力承担一些组织培训任务,配合党政部门抓好这项工作,为我国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跨越作出积极努力。”王晓说。
本报北京3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