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一座天平为喻,民生与发展各处一端,在应对危机的行动中维持其动态平衡尤其重要。2月26日,成都高新区召开了就业工作会议,明确2009年为成都高新区就业工作的“稳定就业年”,即“稳岗位、渡难关、保增长、提质量”。会上,成都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敬刚说,最近国家、省市都出台了一系列应对形势、稳定就业的政策,既有利于城乡失业人员就业,也有利于企业降低人工成本。不但劳动就业部门要大力宣传落实这些政策,经济管理部门也要帮助宣传和协助落实这些政策,要在帮助企业、服务企业中,整体推进高新区就业工作。 这次会议提出了成都高新区2009年就业工作的目标,即:城镇新增就业9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实施再就业培训3000人以上,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帮助400位以上的失业人员创业,“充分就业社区”保持高就业。 从就业工作延伸出来的社会保障、和谐劳动关系等,是成都高新区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之下关注民生的具体体现。 成都高新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王红说,在民生方面,成都高新区既要关注企业员工,也要关注农转非居民。为了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成都高新区启动了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商务园区工作,鼓励企业组建工会、企业联合会,推行劳动关系集体协商制度。 一些专注于经营的企业,对此并不欢迎。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人员就逐个游说,阐明利弊,告诉各方:此举既有利于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又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人力资源的潜能。 成都高新区内的机场路沿线,有很多汽车销售企业。在高新区的组织协调下,沿线企业组成了机场路汽车4S集群和谐劳动关系商务园区,政府、企业、工会三方建立协调机制。如果要裁员、减薪,不再是老板说了算,而是三方坐下来谈判。王红发现,自2008年初试点以来,这个园区的劳动关系确实变和谐了,比如劳动争议的比例就比其他园区少了很多。 为了稳定就业,成都高新区鼓励企业尽量不裁员,如果企业实在有困难,可采取减薪、不裁员的办法。高新区还设立了2000万元的应急救援基金,企业遇到困难,可申请基金的救助。对于另一个群体——农转非居民,成都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态度十分明确:要让群众充分享受到成都高新区发展的成果。 敬刚书记多次讲到,高新区有10万农转非居民,他们是高新区土生土长的老百姓,为高新区的建设发展牺牲了很多利益,作出了很大贡献,解决好他们的困难和问题,是高新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在2009年度就业工作会上,敬刚明确指出,高新区发展到今天,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给老百姓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支持,关键是要有可行的办法和措施,要能够收到明显的实效,希望各街道和管委会有关部门继续努力。 对此,成都高新区已经出台了具体政策,用于帮助高新区群众实现更稳定的就业。比如,引进适合就业困难人员、女性就业群体、残疾人的社区手工业项目,进一步扩大社区居家就业基地的就业容量;加大公益性岗位的政策扶持力度,将社区管理和困难人员就业帮扶相结合,扩大就业困难人员托底援助基地的就业容量;推行“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发放培训券3000份。扩大青年职业见习基地范围,较大幅度增加见习学员数量。 敬刚说,虽然高新区的主要任务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党工委、管委会的主要精力也集中在抓项目、抓发展上,但在高新区,包括就业工作在内的民生工作,与招商引资、产业发展一样,都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