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这样描述本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态度——“狼来了”,政府强势出击。他把金融危机比作“狼”,认为面对金融危机,政府应把握机遇,主动出击,营造良好的区域产业环境。 汤继强的同事、成都高新区规划建设局局长郑小明,则用数字来说明成都高新区是如何强势出击的。他说,2009年,成都高新区计划实现政府投资约60亿元,以此拉动社会投资约180亿元。仅政府投资一项,2009年就比上年增长了大约50%。大手笔的投资用来做什么?郑小明说,主要做两件事情:一是打造产业载体,二是建设天府新城。 “成都高新区正加大投资,建设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公共基础设施,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既然公共基础设施早晚要建,趁着现在经济处于低谷,建设成本低,何乐而不为?”过去几年,成都高新区培育了大批极具成长性的企业。它们有着扩张的冲动和潜力,却面临办公和生产场地紧缺的问题。在成都高新区的各类孵化器,1500余家企业就像青春期的孩子,身体长得快,没有合身的衣服穿。为拉动经济增长而扩大的政府投资,恰好可以为“长大”的企业打造合适的成长空间。 生态总部园、天府生命科技园、西区标准厂房区——郑小明的文件夹里,装着一个个项目的资料,白纸上的黑字,将在2009年变成一个个企业发展的产业载体:生态总部园,投资7-8亿元,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将于2009年6月开工建设,预计可容纳300多家企业入驻;天府生命科技园,投资6亿元,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将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为成都高新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提供发展空间;西区1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为孵化器内渴望“长大”的企业提供了合适的“衣裳”。郑小明说,这些项目的落成,将为成都高新区企业的发展打造良好的产业载体。 2008年,成都市民听到了一个新鲜的名字——天府新城。这是一座以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为主导的科技商务新城,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南区,总规划用地面积37平方公里,规划总建筑面积6000万平方米,规划总居住人口60万人。郑小明说,天府新城是目前成都最有发展前途、最具发展潜力、产业和建设档次最高的城市新中心。 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天府新城是中国高新区发展模式的全新探索,高新区不再只是工作的地方,还要打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郑小明表示,2009年成都高新区将大力推进天府新城的建设,作为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的强大推动力,“天府新城的建设,将成为新一轮投资发展的引擎。”据估计,2009年天府新城属于政府投资的新建和续建项目共计65项,建设规模200万平方米,计划今年完成投资52亿元。 郑小明特别提到,天府新城的建设将着眼长远、提高标准。以总投资达20亿元的大源商务核心区为例,其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强调了环保、节能的绿色理念。例如,所使用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可把能源利用率从20%提高到70%。公共管廊集合了近十种管线,包括水管、气管、电缆、光缆等,可避免将来市政施工反复开挖路面的烦恼。雨水搜集净化系统,可把原本白白流失的雨水利用起来,当作生活用水。郑小明说,这样的设计理念,尽管增加了一次性投资的额度,但从长远看,是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