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的青年议题】:让见习真正成为通向就业的驿站
“实际上,此前四五年,团省委就以‘工岗对接’等形式探索大学生就业见习的路子了。”全国人大代表、团安徽省委书记王宏告诉记者,管理办法的出台,也是为了修正探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弥补不足。
在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青年往往会降低对用人单位的要求,也放松了对用人单位的考察。这时便需要有负责任的组织帮忙把关。团组织就扮演了这个角色。
在安徽出台的管理办法中,特别强调了建立基地的标准要求:主体须为合法经营、依法纳税的企业以及机关事业单位,有提供见习岗位的意愿;具备国家法定安全生产条件,有承担见习任务的能力;每年至少安排一期见习,每期一般为2~3个月;每期提供的见习岗位原则上不少于10个;见习结束后,能够为见习人员出具见习鉴定;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用在本单位见习的青年。
据王宏介绍,见习人员正式上岗前,所在地团委首先要对见习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出见习纪律要求,进行职业文明、人身安全教育。集中培训时,还可邀请见习单位联系人介绍单位、岗位基本情况,必要时提前安排见习人员到见习单位实地考察。培训后,见习单位与见习人员签订《见习协议书》,实现正式对接。
“我们的学生去餐厅实习,为的不是端两三个月的盘子,而是要了解整个餐饮服务业的流程。”王宏告诉记者,见习双方对接后,还需要一套考核、激励措施,实现对见习基地的动态管理。
记者在管理办法中看到,遵循“谁建立、谁考核”的原则,见习单位每年将接受一次考核。考核的主要依据包括:见习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见习教学计划执行、带教老师安排情况;是否因管理缺位出现安全事故。未通过考核的见习基地将被摘牌。对此,“我们正考虑委托行业协会对见习单位进行监管,团组织也会定期抽查”。王宏说,将根据不同行业的特色,制定不同的监管办法。
团安徽省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管理办法中,并未完全按照上级相关规定,硬性要求企业为见习人员提供岗位补助和住宿等。“安徽是经济欠发达省份,在见习计划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当地实际。”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提供见习岗位的多为中小型企业,企业运行要符合市场规律,见习计划也应建立在人才、企业双赢的基础上。企业了解到接收见习人员对其节约成本、储备人才发挥的作用后,自然会为见习青年提供更优惠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