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3日
星期
文化产业在金融危机中异军突起,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危中求“中国精神” 机遇出“中国创造”

本报记者 文静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3-13    [打印] [关闭]
    危机下的民族文化需求可能产生全新的“中国精神”,而添上科技创新的翅膀,又可能产生真正的“中国创造”。

    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关于文化产业有望成为应对金融危机新增长点的观点,在代表委员中引起共鸣。

    3月12日14时30分,在两会新闻中心最后一场专题采访中,欧阳坚直切主题:“我们面临着全球性金融危机,更要通过扩大文化需求、刺激文化消费,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反经济周期的特殊作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确保8%GDP增长作出贡献。”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许多人注意到这样一些文化现象:2009年1月1日至2月9日,全国影院票房收入达7.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1%;“刘老根大舞台小沈阳笑转2009”在北京北展剧场连续演出3天,一票难求;2009年第一季度图书、舞台剧收入增长20%以上……

    文艺带给人们信心和勇气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爆发经济危机,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到处是排队领取救济、节衣缩食的美国人。但是,人们手头再紧,也要挤出几个铜板,走进剧院、电影院。疯狂的喜剧、热闹的歌舞片,以及秀兰·邓波儿的甜美脸蛋,成为美国人逃避现实的“疗伤”良药。有统计显示,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出现的7次经济不景气中,电影票房攀升的情况却有过5次。

    2008年,我国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工制造业生产急剧下降,外贸出口受到很大制约,增幅明显回落。文化产业却异军突起,特别是电影业票房出现猛增:2008年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为46亿元,比2007年净增13亿元,增幅近40%;仅2009年2月14日这一天,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就高达5000多万元,比去年增长66.7%。

    “经济萧条时期,人们的物质消费会抑制,而精神消费会膨胀。”导演尹力委员说,但是,目前我国电影业的情景和上世纪30年代的好莱坞,既有类似之处又大有不同。

    尹力认为,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是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增长。每个人都在为改善自己的生活和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工作。这为中国电影人提出一个课题,如何用电影的手段更好地激励公众对国家发展充满信心。也许,个人励志成功的故事和生活中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能让人们感同身受。

    电影导演冯小刚委员说,文化娱乐活动可以让人寻求心灵的慰藉,保持生命的温度。人们需要通过娱乐来缓解精神压力,需要通过对现实的反思与生活方式的反思来调整心态,通过文化艺术对未来的描述来增加希望,给人们带来走出经济低谷的信心和勇气。

    内需市场世界独一无二

    不容否认的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非常贫瘠”。2008年,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高于15%,而我国的文化产值只占GDP比重的2.8%。

    “与潜在的大众文化需求相比,目前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很有限。”在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委员看来,如今,中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人们的文化需求相应增加。

    “两会上,国家一直强调‘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委员解释说,文化产业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文化服务是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品将对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作出贡献。所以,“我们应该把文化产业当作拉动内需的一个有效抓手”。

    “我国有13亿人口,内需市场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巨大的文化市场消费潜力,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做好国内市场十分重要。”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张胜友委员说。

    “出版社的图书,基本只走到大中城市,小城市、县级市都走不下去,更何况广大农村?”张胜友说,文化产业要有服务意识。

    在观念上,不能居高临下进行推销,“要进入农村文化市场,就不能把白领爱看的书拿给农民兄弟看,而要了解农民兄弟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消费品。”

    在尹力委员看来,用国产电影拉动内需,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在城市,中国电影已得到很多年轻人的认可。近5年来,国产电影的年利润以每年20%到30%的速度增长,影片数量、质量、上座率和票房收入,都在飞速增加。

    但是,农村市场长期以来“被消费边缘化”。尹力说,农村人口基数大,购买力强,农村人口对文化娱乐产品的需求非常强烈。他建议,在不具备建立影院的农村,国家应拿出资金进行数字电影放映,无形中会培养很多潜在的电影消费群;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对视听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农村影院建设必然会提速。“当城市和农村的银幕块数达到相当数目时,电影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很明显了。”

    内容与科技整合 实现文化产业升级

    在信息化时代,数字电影、数字出版、网络游戏、手机电视、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正走进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人们需要寻找新机会和新手段,科技创新往往能带动文化产业发展。”聂震宁委员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新技术带动了日本文化产业实现崛起,并促其走出经济危机,这就是个典型例子。

    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捷委员说,现在很多企业开始跨领域、跨行业发展。比如,沃尔玛不仅经营大卖场,也开始提供视频下载服务;星巴克不单卖咖啡,还卖音乐;苹果甩掉了“电脑公司”的外衣,涉足音乐和手机领域。

    万捷委员就当前文化产业如何做大做强提出一个“方程式”:现代IT+传统文化产业=新型文化产业。

    “实践证明,将传统文化产业与现代IT业结合,产生新的商业模式,转化成新型的文化产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是实现文化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有效方式。”万捷建议,科技部门和文化部门要加大对文化产业和IT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两者有效结合,向新型文化产业转变,打造成真正的“中国创造”。

    在欧阳坚看来,目前,我国并不缺乏新的文化产业形式,但缺乏相应的优秀文化作品,“现在我们要重新回归以内容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方向上来”。

    以动漫产业为例,日本借亚洲金融危机之机,大力发展动漫产业,如今占据了世界70%的电视动漫市场。而我国动漫产业虽有5600多家企业,动漫产量已超12万分钟,但原创能力弱,缺少精品,资源浪费极大。曾给“唐老鸭”配音的李扬委员认为,优秀的剧本和充足的投资是动漫走向成熟的基础。

    “历史经验证明,经济危机或萧条时期,往往是文化产业得以发展与繁荣的机遇期。我们要把握时机,加强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真正实现文化惠民。”欧阳坚说。

    本报北京3月12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