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4日
星期

二十七载风雪路 映照藏民拥军情

——西藏亚东县三位藏族阿妈关爱戍边官兵纪事
特约记者 赵丕聪 通讯员 何禹 喻志林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3-14    [打印] [关闭]
    初春的高原,白雪皑皑。天刚亮,西藏亚东县仁青岗村56岁的藏族阿妈次仁曲珍、53岁的藏族阿妈德吉和48岁的藏族阿妈普珍,就背起背囊,要到海拔4700米的詹娘舍哨所为官兵送鲜菜。

    从1982年起,这3位藏族妇女就坚持给詹娘舍、则里拉等6个海拔4500米以上的哨所送菜送信。岁月沧桑,昔日青丝满头的藏家姑娘,如今已鬓发斑白,可她们的拥军情怀却依然坚定不移。

    用青春书写对官兵的关爱

    1982年3月初的一天,天空飘着雪。年轻的次仁曲珍、德吉和普珍结伴到山里采药材。德吉不慎摔下10多米高的山崖,扭伤了左腿。慌乱中,3位姑娘在雪地里哭成一团。

    危难之时,正在山口执行巡逻任务的则里拉哨所官兵,将受伤的德吉背到哨所。官兵们像对待亲人一样,为德吉疗伤,为她们烧火做饭。几天后,德吉可以走路了,官兵又送3人下山。

    路上,次仁曲珍建议:“从小金珠玛米就给我们做好事,他们是‘菩萨兵’。这次又多亏他们。不如我们也为他们做点儿事情!”

    次仁曲珍的倡议当即得到另两位姑娘的赞同。可到底给部队做点啥呢?最后,德吉想到:哨所官兵吃新鲜蔬菜非常困难,很多人头发都掉了,指甲也陷进去了,我们就给他们送菜吧!

    1982年3月8日,3位姑娘第一次踏上为哨所官兵送菜、送信的路,这一送就是27年。

    27年来,3位藏族妇女共将65吨新鲜蔬菜背上雪山。近年,许多人劝她们:“不年轻了,莫上山了。”官兵们也多次劝说:“现在条件改善了,冬天不用吃干菜了,阿妈不要再劳神了。”

    可3位藏族阿妈异常坚定:“只要我们还能走,就不能停止给解放军送信送菜。要真走不动,还有子女能补上来。”

    千难万险难阻阿妈拥军情

    前年11月的一天,3位藏族阿妈踏着积雪为哨所送菜。经过海拔4300米的东嘎拉山口时,突然狂风肆虐,漫天飞雪扑面而来。很快,积雪满地,山路寸步难行。

    为了保护新鲜蔬菜,3位藏族阿妈脱下厚厚的羊皮袄,裹住装着蔬菜的背篓。可她们却穿着单薄衣衫,挤在一起取暖御寒。

    不见阿妈上山的哨所官兵下山查看,才将被困3个多小时的她们救出来。此时,她们已被冻得失去知觉。而那羊皮袄包裹下的蔬菜,却依然绿意盎然。

    次仁曲珍至今记得,刚懂事时,解放军就为藏族老百姓修房屋、架桥梁,做的好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德吉、普珍也常说:“藏区能有今天,全靠恩人共产党、亲人解放军!”为了让边防官兵吃上蔬菜、看上家信,再苦再累再险,她们也没有怨言。

    从海拔2800米的亚东出发为哨所送菜,途中全是原始森林和冰雪封冻区,危险重重。27年来,3位藏族阿妈一直走在这条生死路上,累计行程5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一圈多。今年春节,她们还特意领着子女来哨所“探亲”,并反复叮嘱:“一定要世世代代把拥军的好传统延续下去!”

    用母爱温暖战士的心田

    27年前,3位藏族妇女给哨所送菜,与官兵交流只能靠打手势、猜哑谜。于是阿妈们率先提出向哨所官兵学汉语,官兵也顺势提出向她们学藏语。

    最初,次仁曲珍想:“军民一家人,哪能说两家话。学会汉语,上山至少能陪官兵说说话、解解闷。”语言一通情感更通,官兵不拿她们当外人,她们也真当起大家的阿妈。

    官兵们有心事、有困难也会说给阿妈听。2004年12月,连长呼延军的家属从内地来探亲。由于大雪封山,他们滞留在人生地不熟的亚东县城,大人、小孩出现高原反应,呼延军心里十分着急。

    德吉阿妈听说后,立即将连长家属从亚东县城接到自己家里,安排他们住进最暖和的房间,还宰杀牦牛招待客人。她说:“战士们就像我的儿子,你也就是我的女儿,我怎能让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呢!”

    2007年3月,詹娘舍哨所发生雪崩,3位战士英勇牺牲。3位藏族阿妈当起了3位烈士的守墓人。从2007年起,无论是藏族节日,还是汉族节日,她们都会到烈士陵园去看看自己的“儿子”,扫墓祭奠。

    哨所的退伍老兵,也牵挂着3位藏族阿妈。前几天,10年前退伍的老兵陆君还给她们写信:“阿妈,哨所的路途又远又苦又冷,天气多变,您们年纪大了,上山时一定多穿点衣服,下雪天要带上拐杖,走冰雪路时小心千万别滑倒……”

    3位藏族阿妈像宝贝一样珍藏着500多封这样的信。在她们看来,这些信,是边防官兵对她们最好的报答。

    本报拉萨3月13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