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团组织三招为青年就业减压
大学生专场招聘会破经验歧视
几天来,孙康心情一直很好,他找到了一份工作,马上要上班了。
孙康是淮阴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从上学期开始,大学生就业难从一个遥远的话题变成了残酷的现实。截至2月底,全班40多名同学只有一个人和企业签订了协议,其他人都在前途未卜的痛苦中煎熬着。
孙康是在一周前的一个大学生专场招聘会上找到这份工作的。
2月28日上午,由团江苏省淮安市委牵头,市人事局、劳动局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等有关单位共同组织的淮安市大学生就业创业专场招聘会在淮阴工学院举行。
尽管在几天前就开始关注这个招聘会,但孙康并未抱太大的希望,寒假期间,他跑了许多用人单位,投了许多简历,还参加了两家用人单位的面试,最终还是失望而归,“他们都要有工作经验的”。
孙康已经做好了准备,打算花一个月的时间到苏南去找工作。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到招聘会上转了一圈,投了5份简历。
记者在当天的招聘会上看到,淮阴工学院、淮阴师范学院等10所淮安大中专院校的五六千名应往届毕业生来到了会场,还有来自苏州、南通等高校的大学生闻讯赶来。淮安市136家企业提供用人岗位5000多个,所招岗位涉及商贸、电子、建筑、医药、化学、教育等多个行业,其中不乏富士康、达方电子(台湾明基电脑生产厂)、旺旺食品等大型企业。
记者发现,由于是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很多用人单位招聘的岗位并没有对工作经验提出要求。
据统计,当天有3000多名大学生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孙康说,通过这场招聘会,他的许多同学都收到了企业的面试通知,一些人已经确定了就业单位。
这场招聘会只是团淮安市委服务大学生创业就业的一个开端。据了解,团淮安市委将以“企业进校园,学生进园区”企校合作为推介活动,定期组织有关企业走进大中专院校,举办专场招聘会;通过邀请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参观市知名企业,宣传推广企业形象;通过依靠高教园区教授专家资源,成立淮安市创业指导团,针对企业发展难题,适时开展专家会诊,定期举办专家论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淮安经济开发区党群工作部部长徐贞生介绍说:“近年来,淮安开发区许多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而淮安本地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同时对当地企业不了解。‘企业进校园,学生进园区’企校合作推介活动实现了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共赢。”
对返乡青年按需培训按需荐岗
1月31日,还在家中过春节的淮阴区韩桥乡农民韩晓明收到了一份《返乡青年农民工培训需求调查表》。填交调查表几天后,想学缝纫的韩晓明收到通知,到淮安市劳动局参加为期一周的服装缝纫培训。2月10日,他参加了由团淮安市委和市劳动局联合组织的返乡青年专场招聘会,顺利地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工作。
韩晓明是团淮安市委服务返乡青年农民工活动众多受益者中的一个。
春节期间,淮安团组织发放《返乡青年农民工培训需求调查表》4000余份,针对需求迫切的服装缝纫、蔬菜种植、电工电子、机械加工等开展青年农民系列培训活动。截至2月底,全市镇级以上团组织已经参与实施培训25期,培训农村青年3000多名。
春节期间,淮安各级团组织共举办专场招聘会7场,通过收集整理,发布各类就业岗位信息21037个,招聘会现场达成用工意向9981人。其中仅2月10日单场招聘会就有100多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2000多个岗位需求,不到3个小时的招聘时间,近5000名的求职者进场求职。
“他们帮我解决了大问题。”正雄(淮安)制衣有限公司人事科科长李昌武说,他们今年计划招收500个工人,通过团组织的活动他们招收了300多人,其中许多人都是经过培训的,可以直接上岗,为企业解决了后顾之忧。
团淮安市委书记陈灼说:“目前,农村务工青年和用人单位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共青团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收集培训信息,协助劳动部门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帮助返乡务工青年就业,为返乡青年和企业搭建了一个信息对接平台。”
大学生实习就业平台满足企业储备选才需求
秦晓丽现在在安洁集团下属的一家典当公司做见习业务员,她是徐州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应届毕业生。
“我所实习的单位和当初的工作岗位设想有差距。”秦晓丽说,“但这是找工作的一个阶梯,好多人都是通过实习找到工作的。”
安洁集团董事长曹明拓鼓励她说,如果我们发现你是一个优秀的人才,尽管眼下并不是真正需要,但我们也会考虑留下你。
曹明拓说,随着发展,企业需要储备一批梯队干部,往年实习只需要20名大学生,今年他们要招收四五十人。
在不久前团中央公布的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目录上,淮安市有两家企业,安洁集团名列其中。
曹明拓说,见习基地不但给企业提供了好中选优的机会,也给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给企业带来了前进的动力。
目前,首批两家见习基地已与60个大学生签订了协议,他们陆续进入见习基地开始见习,见习期每月工资均不少于700元。淮安市70家见习基地将陆续建设完成,计划接受1500名大学生见习。
团淮安市委书记陈灼说:“团组织要善于利用健全的网络来整合社会资源,要通过解决青年的切身困难以实现共青团对青年的组织覆盖和影响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