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千名学子同窗互助找工作
今年3月以来,武汉大学推出了以就业为主题的“同窗情、助就业”志愿服务活动。这项被称为“同窗互助找工作”的“草根行动”吸引了1000多名低年级学生、应届毕业生和毕业多年的校友参加,让不少毕业生感受到,“在这个就业寒冬,母校师生的情谊带来了春天般的气息。”
志愿者“看病”毫不留情
3月5日,“草根行动”举行首次集中志愿服务。当过校辩论队队长的熊杰,靠着演讲的经验迎来了“开门红”。现场,一名理工科应届硕士毕业生苦于自己“面试怯场、说话缺乏逻辑”,慕名找到熊杰。
“理工科学生临场表达能力相对欠缺。”为此,熊杰安排了一场“特训”课,进行现场演讲、模拟面试培训。培训结束,这名学长先前的紧张情绪得到疏导,两天后成功应聘到长沙一知名企业。他兴奋地拨通了熊杰的电话,约定毕业前请他吃一顿。
熊杰在志愿者中属于温和派,有不少志愿者对学长求职中的问题“毫不留情”。武大公共卫生专业大三的孙点曾在宝洁公司有过一段实习经历,制作简历是其拿手好戏。
“密密麻麻的,重点不突出。”手拿学长简历,孙点当面动起了“手术”。他边改边说,大而全的简历让招聘者认为你缺乏明确定位,网上申请时尤其吃亏。在他的指导下,学长的简历看起来清爽多了。
当天,“义诊”活动安排了简历制作、面试礼仪、面试沟通技巧、职业规划、面试英语、笔试技巧和网络申请等7项服务,400多名应届本科生、研究生把偌大的体育馆挤得满满的。
在校生自办招聘会
活动发起人之一的窦晓龙是该校经管学院大三学生、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主席。2月24日,他通过校园论坛邀请校内志愿者为学长提供就业咨询。“没想到大家这么踊跃。”窦晓龙说,次日他就收到189封自荐邮件,其中多数是非应届学生。
窦晓龙的想法与武汉大学团委书记张澍不谋而合。酝酿已久的“同窗情、助就业”活动由此在全校范围展开。张澍介绍,未来的几个月,志愿者们将为师兄师姐联系用人单位,配合用人单位进行校园招聘;通过博客、QQ群等形式,为学校毕业生提供求职经验或招聘信息。
“志愿者一方面服务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同时还主动走进企业,把招聘信息带回校园,引进更多就业信息。”近日,窦晓龙和他的团队已开始寻访企业,之后将编辑制作针对武大学生制作的求职宝典——《武汉大学就业志愿服务手册》。
“一旦成功,我们将向华中地区乃至全国高校推广。到时这一‘草根行动’将在各高校生根发芽,每个学校的学生将拥有自己的求职宝典。”窦晓龙说。
在志愿者们的努力下,一场提供300个见习岗位的招聘会于3月5日成功举行。岗位多是由校友资源的民营企业提供,涉及技术和文管类岗位。大学生见习期间有补贴,还有机会转正。
哲学学院2008届毕业生、目前在深圳招商银行工作的汤平趁出差赶回学校,为校友提供就业咨询。近两个小时的义务咨询,汤平被围着轮番追问。
像汤平这样的校友目前已征集到100名,他们将作为“就业导师志愿者”,以分享、介绍本单位信息及推荐就业、提供就业见习岗位等方式提供长期服务。
为别人解忧 也为自己做准备
毕业找工作还需学弟学妹“牵线”搭桥,面子往哪儿搁呢?
哲学系应届本科毕业生陈平接受过一个小师妹的面试技巧辅导。他说,那时不是没有犹豫过,怕同班学生看到,也怕师弟师妹们“小瞧”,但是现在就业这么难,能多学点儿东西还是不错。接受辅导之后,陈平找到了求职中细节上的不足。
对服务者来说,替别人解忧对自己也是一个准备。外语学院大二学生陈皓说,这两年就业并不容易,自己帮学长,也是让自己提前进入角色、熟悉流程。陈皓说,班上参加活动的同学也都感觉到走进社会与人交流,“有了跟课堂上不一样的收获。”
关于师弟师妹帮助学长的问题,武汉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赵北平指出,这反映了大学生职业发展、生涯规划意识的增强,低年级学生已开始关注自身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对其毕业时顺利就业有好处。
赵北平长期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一直呼吁学生增强就业主体意识,把大四的就业压力变为贯穿4年的学习动力。“随着高校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逐渐完善,学生的就业主体意识增强,今后学生就业工作会逐渐呈现良性发展。”赵北平说。
本报武汉3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