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7日
星期

一把火烧不掉假冒伪劣

廖保平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3-17    [打印] [关闭]
    每年“3·15”一到,我们都能看见全国各地都在燃烧“春天里的一把火”,报纸上、电视上都在报道各地忙着烧毁查获的假冒伪劣产品,四处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场面尉为壮观。

    此情此景真让我颇为疑惑。记得有些地方是禁止农民焚烧秸杆的,理由是焚烧秸杆既污染环境,又易引起火灾,还浪费资源。有的地方为了从源头上控制焚烧秸杆,制定了在农民收割玉米时必须先向政府缴费办“砍伐证”、“准运证”,“如果不办,政府就处罚你!”

    难道焚烧假冒伪劣产品就不会污染空气,浪费资源?显然不是,敢情因为这是“政府行为”,所以没有谁敢出来发“准烧证”,环保局可以不作为?亦或因为这是“打假行为”,所以烧得有理,烧得堂皇?

    孰不知,烧毁假冒伪劣产品,从浪费资源上讲,是绝对比焚烧秸杆有过之而不及的;从污染环境上讲,像焚烧塑料制品这样的假冒伪劣产品,据说会产生许多剧毒物质,较之焚烧秸杆要严重得多。大好的资源就这样付之一炬,还要付出焚烧的、环境的成本,就是没有人来管一管,年年就这么烧得烈焰冲天,真是怪哉!

    能理解,如此大张旗鼓地焚烧假冒伪劣产品,是为了彰显打假力度和决心,表达出对造假行为的痛恨,要以此来震慑违法者,也不排除要显摆一下打假功绩,场面越宏大,功绩越出色,火光越能照亮执法者庆功喜悦的脸庞,又可以在功劳薄上记上一笔:今年烧毁多少多少吨。可是,如果焚烧就能震慑住造假、制假者,这个世界早就因为烧了一回两回熊熊大火而没有假冒伪劣产品了。

    之所以还有假冒伪劣产品,是因为产权保护不到位,市场管理不到位,即从源头上控制不到位,并不是事后烧得不够多,火光不够冲天的缘故。而且,人们虽然对这种付之一炬、一烧了之的做法没有拿来当公共话题讨论,但行为上已经表现出了“不支持”的态度。至少我在报纸上看到一件有趣的事足以证明,山东某地在烧毁假冒伪劣产品时,群众纷纷“火中取栗”,政府一边焚烧,他们一边“抢救”,这个荒谬的画面其实很能说明问题:群众不惜冒着被骂被烧的危险去抢假冒伪劣产品,政府却宁愿付之一炬,也不肯送给他们。

    群众的想法是很朴素的,虽说这些是假冒伪劣产品,但是可以分等级的,“劣产品”当然不值一掏,“假产品”、“冒产品”、“伪产品”只是非法地模仿了真产品,质量上未必不可用。比如假冒的服装、针织品难道不能穿不能用么?伪劣书籍难道不可以拿到废品站去卖钱?

    这些东西拿来烧掉,群众觉得可惜,又没有“叫停”的话语权,只好自己去抢一点。只是,当我们面对来一群“火中取栗”的群众时,是不是该反省一下一烧了之的做法是否可取,是否应该改进?

    我们这民族总有一种“付之一炬”的基因,只要是在政治上、法律上、经济上被定性为假冒伪劣的,就要付之一炬。“焚书坑儒”的时候,很多典籍被付之一炬;项羽攻下咸阳,阿房宫被付之一炬;林则徐在虎门将鸦片付之一炬,愣没想到拿来当药品治病救人;破“四旧”的时候,很多文物被红卫兵付之一炬……这种不计算经济成本,只求用观赏性的“示众”来显示“杀鸡儆猴”的魄力,只图用观赏性的“惩罚”来邀功的手腕,千年都没有失传。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