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7日
星期

“愿西藏永远是安静的圣地!”

——首都学生热议西藏民主改革50年大型展览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3-17    [打印] [关闭]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王文硕 李亚杰)“四月二日,晴。有两个札其的农家妇女逃到工委来,她们是为了逃脱饥饿和差役而离乡出走的。她们表示:机关是我的父母,是我的头人,是我的家,我一辈子都在机关住,什么活都干,再重的活也能干!”

    这是原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影师赵化在1959年的日记中所作的记录。50年后,这篇珍贵的日记被影印放大,悬挂在西藏民主改革50年展厅中。一个年轻的女孩正仰起头,仔细阅读上面的文字。

    这个女孩叫次仁拉姆,一个地道的拉萨姑娘,现在是北京印刷学院编辑出版专业的大二学生。“看看祖辈们当年受过的苦难,谁能想到我们能有现在这样的生活?以前的日子苦,吃不饱,收入也低。现在好了,大家不愁吃不愁穿,还有大卖场、商业街,坐在家里就能上网,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说起现在的生活,次仁拉姆脸上浮起幸福的笑容。“能有这样的日子,实在是太不容易了!愿西藏永远是安静的圣地,我们永远都能这么幸福地生活下去。”

    而对北京石油化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大一的少数民族同学们来说,这次到民族文化宫看展览,无疑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从“火洲”吐鲁番走出的维吾尔族学生艾山江·亚克甫说:“这次展览的图片非常生动,让我们看到一个推翻了奴役和压迫的新西藏,作为少数民族的一员,我为西藏今天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

    羌族小伙子孙潇来自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他有很多要好的藏族朋友。“这次展览太生动了,还配有视频,让我们能更直观地看到西藏的变化,前后对比真的太强烈了!”

    聊天中,孙潇告诉我们,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家里的房子不幸倒塌了。“在我们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是党和国家帮我们重新站起来。所以,我现在特别能体会藏族老乡被解放后那种重生的喜悦。这种喜悦,叫感恩。”孙潇认真地说。

    正在给图片拍照的曾明华是傈僳族的高材生,他觉得展览充满了强烈的“色彩感”——“在1959年之前,整个西藏的色彩是灰色的、压抑的;而这之后,图片带着浓烈的色彩——比如那幅‘望果节’,民主改革后西藏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年,大家欢天喜地,扛着毛主席的画像,在丰收的田野中载歌载舞,红旗招展,金色的麦穗,每个人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希望,特别感染人!”

    与他们一样,专程从河北大学赶来的张伍明也十分激动。“从看过电影《红河谷》以后,西藏就成了我心目中的圣地。这次专程从河北赶过来,就是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西藏。”

    展览中,一幅幅反映西藏变迁的图片令张伍明感动不已。“你看这张图片,这个戴着墨镜的人名叫布德,是巴青县的牧民。我开始还在奇怪,那个年代,他为什么要戴墨镜呢?后来才知道,他曾经向解放军报告养护段的匪情,结果被敌人挖掉了双眼……”说到这儿,张伍明有些哽咽,“这是他1959年即将动身来北京参加人大会议的时候,乡亲们来欢送他。我在想,当他在北京听着国家主席的声音,听着新中国的声音,他的心里该是多么激动!”

    “西藏能有今天,是无数像布德这样的人流血、流汗,甚至献出生命换来的。现在国内外仍然有些人,既不了解西藏的过去,也不知道西藏的今天,仍然对西藏有很深的误解。我是读新闻专业的,我想用我的笔,去记录西藏人民翻天覆地的变化,去探寻历史的印记,告诉全世界,今天的西藏是我们的骄傲!”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