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中等专业学校位于浙闽赣皖四省边际,素有四省通衢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市,为衢州市政府举办的综合性普通中专,创办于1987年,校园投资2.5亿元人民币、占地430亩、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6700余人,教职工340名。学校先后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农村青年就业培训先进单位、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示范基地学校、浙江省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分别被国务院扶贫办、科技部命名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和“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2006年10月被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教育部、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授予2008北京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
勤而立信,忠以成器
——翁孝川
翁孝川,浙江省衢州中等专业学校校长,1982年杭州大学物理系毕业,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2002年6月从省重点高中调任衢州中专校长。任浙江省中职体育艺术协会副会长、浙商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德育示范基地学校协作会副会长。先后荣获衢州市十大杰出青年、衢州市名校长、浙江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全国百名中学体育工作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2007年被评浙江省教育年度十大新闻人物,
翁孝川校长长期进行青少年学生德育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坚持学习政治理论和职教理论,掌握全国乃至国际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熟悉国家、省市职业教育政策。根据职业教育及学生现状,他着力倡导以人为本的“全纳教育”理念,强调每个学生都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利,每个学生都有得到尊重的平等地位,每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个性、特长和品格。提出“以学生的呼声为第一信号,以学生的需要为第一选择,以学生的利益为第一追求,以学生的满意为第一标准”,“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等要求,要求教师真正将学生当作自己的服务对象,蹲下来看学生,改变“冷面孔”和居高临下姿态,在感情上温暖他们,人格上尊重他们,心理上开导他们,目标上指引他们,学习上激励他们。组织开展“唤醒教育”活动,从课程设置、教材取舍、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等进行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进取之心,促成学生自我觉醒,形成自信。倡导以“关爱、感恩、赞美”为主题,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抓多彩活动,抓激励教育,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体味到从未有过的更多机会、更多成功、更多快乐,构建“阳光、快乐、和谐”的校园,探索出一条职业教育德育工作成功之路。
翁孝川
在目前中等职业教育被视为“二流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被视为“末流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被视为“问题学生”的情况下,将“全纳教育”向中等职业教育移植有着更深层的意义。
从2003年开始,衢州中专大力推行“全纳教育”,将每一个学生真正当作我们的教育“客户”来尊重、教育和服务,赋予学校德育工作新的内涵。通过实践的检验,我们认为“全纳教育”切合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新特点,探索出了一条德育教育的新路子,以此努力为社会培养有文化、有技术、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新型实用人才。
一、全纳教育理念的提出
1、背景依据。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特殊教育当中提出并应用“全纳教育”理念,指出要接纳所有需要特殊教育的孩子,给他们以平等的地位和平等的教育机会。“全纳教育”是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它主张人的本质是积极的,所有人都能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同时也承认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这种观点既符合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Gardner)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提出的多元智能观,也符合由认知心理学发展而来的建构主义观。
2、现实需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还不是身体的残疾,在目前我国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他们在学习的压抑中长大,经历了“失败”的中考,许多学生的文化程度、专业意识、学习品质、心理素质和人文素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学校提出在学校全面实施全纳教育的理念。它基于三个层面的内涵,相对于学校,接纳所有学生,为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对于教师,给予每个学生享有尊重的平等地位,包括他们的优点与缺点;对于学生,要求接纳所有的同伴,理解、尊重老师的劳动,个人融入集体,实现同伴与自我的觉醒。
二、全纳教育的重要内涵与德育手段
(一)学校基点:接纳所有学生,提供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
1、牢固确立新型学生观——开启一种前所未有的价值理念。传统的观念将学校看成是培养人的地方,但它夸大了学校的功能,拔高了教师的地位,突出了教育者“施与”的作用。它没有看到学生与教师、与学校这种对等、平等的关系。因而它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学生缴费上学,他有权享受与所缴费用相当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学校与教师就必须提供学生所需求的这种服务。这样,变培养为服务就成为可能。学生缴费上学,一定程度上支撑了老师们的物质生活。教师具备了一技之长,成为某个领域的行家,他们通过自身独创的、富有智慧的劳动造就了一批批有用之才,才华得以施展,劳动得到认可,他们在付出的同时享受了成功的快乐。“名学生支撑了名教师。”就学校层面看,学生的建设和贡献,推动了学校的兴旺和发展。在这里谋职的教师又在学校的发展中受益。我们的学生群体,学到了一技之长,他们更多地从事着制作、加工、流通、服务、机械等一线工作,更多地顺应社会需要从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各类劳动,弥补行业所缺,总体提升员工素质。在推动当地经济建设上,职业学校的学生有着更大的贡献。“进城为创业骨干,入厂成技术能手,回乡是新型农民。”他们是农村脱贫致富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生力量。因此,学生,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教师的感恩对象,是社会的宝贵财富。衢州中专实施全纳教育首先从转变教育工作者观念入手,摆正与学生的关系;以此作为基点开展教育教学各项活动,让学生享受到应有的公平待遇。
2、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颠覆一套学生工作的行为方式。青少年尤其是职业学校学生,厌学逃学、翻墙外出、通宵上网、吸烟滋事等多有发生,对这样的“问题学生”,通常的做法不外乎谈心感化、教育批评,进而纪律处分直至一开了之。有的班主任会紧盯那些个学生,能转化是好事,否则就痛下“杀手”,设法“劝退”。殊不知良好班风不是靠处分开除能生效的,走了一个问题生,又出现一个“眼中钉”。要接纳,就不言放弃。自2003年实施全纳教育以来,衢州中专庄重提出“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口号,转化后进生,“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不让一名学生因品行而掉队。”几年来坚持开展党员干部与学生结对活动,党员根据自身特长及结对学生特点,或与之面面谈心,或借助电子信箱、周记、书信、活动、QQ、手机短信等各种载体与形式与之交流。感情上温暖他,人格上尊重他,目标上开导他,专业上激励他,给学生以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在此基础上,推行“扩面工程”,党员干部与寝室、与地域群体对接,不限身份,自愿申报。共有71名“德育导师”走进学生寝室,与学生对接,挂牌服务与指导。寒暑假期,学校组织开展家访活动,全校教职工顶寒风、冒酷暑,翻山越岭、走村访户把国家职业教育政策送到每一个学生家里,把关爱送进家门,学生家长纷纷写来热情洋溢的感谢信。“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服务”的育人机制逐步形成。
在“拉进来,而不是推出去”的指导思想下,学校废弃了“开除”、“劝退”、“留校察看”等严厉手段,一个个“后进生”得以转变,非正常流失生很少。
(二)教师任务:尊重全部秉性,涵盖优点缺点的平等地位。
1、蹲下身子看他——发自内心的重新审视与定位。这虽是个比喻的说法,却恰也是最形象化的要求,它强调对学生的重新审视。在中国目前的教育背景下,未能升入到重点高中甚至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被舆论认为是学习和发展竞争的失败者;价值观也受世俗的影响因而不能对自身形成正确客观的评价;年龄和社会阅历的不足导致他们对自己专业进而对职业的选择模糊不清。他们迷失了方向,对前途产生迷惘。但是,他们又是值得深切“同情”的,因为他们的巨大挫折感的产生,是我国多少年来应试教育的畸形发展以及教育的结构性失衡所致。换句话说,应试教育有多“昌盛”,这批被“筛选”下来的学生的“失败”就有多“猖獗”。应试教育将他们判入“另册”,打入“冷宫”,但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今,为他们铺设了一展风姿的大舞台,重塑目标的青年人将焕发生机,呈现更广阔的发展前程。——他们有彷徨更具希望。
因为被认定是学习的失败者,在进入到职业学校后,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缺失,学习积极性低下,上进心不足,精神状态不振。但是,这些问题更多应该从教育本身去寻找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目前职业学校的“职业化”程度并不高,文化课替代专业课、理论课替代实践课的现象较为普遍,职业教育成为普通教育的附庸和翻版。这就难怪学生趴课桌上酣睡了。实际是,学习是个大概念,它绝不等同于仅有的语、数、外等几门基础学科,不等同于纯知识强记型的传统方式。现代的理念更强调广泛的涉猎、动手实践、探究和创新。在这一点上,职业教育应该更勇敢地自立门户,走一条有显著特征的教育之路。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也就解放了学生。“上帝关闭了他一扇门,必定为他开启另一扇门。”枯燥、机械的学习会让一部分学生痛不欲生,然而在繁复的机械操作面前他会如鱼得水。——他们有活力,只是需要开启。
在过去以分数定成败的学习生涯中经受老师一次次批评,一直以来得不到父母和老师的关注、肯定和尊重,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或多或少有些性格的扭曲和心理的不健全。他们更易于心态失和、意气用事、情绪失控、偏激极端、屡教屡犯。但同时,他们身上也蕴涵了可贵的潜质--率真和勇气。他们敢作敢当,少顾忌得失;肯承认错误,不矜持虚伪;不惧怕失败,能探究冒险;讲友情义气,少暗藏私心。——他们有盲动更富勇气。这些极其可贵的精神品质,只是因为它们长在成绩较差、常常翻墙外出的“劣生”身上而往往被无情地抹杀了,公平、客观、一分为二的评价何其难。
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这些学生,给他们以尊重和信任,要蹲下来看待学生,创造师生平等的氛围,做学生的知己和真心朋友。
2、坐着与他谈话——严格保证的同等人格与尊重。衢州中专教师在办公室与学生谈话须坚持“请坐、倒水、倾听”三做法,忌站立,忌自饮,忌武断。请学生在面前坐下,递上一杯水,耐心地先倾听他的诉说,必须满足给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和人格的尊重。与此相同,我们的教师在做学生工作时,不能站在学生面前而居高临下,也不能让学生站立以傲慢自居。不但不能俯视学生,而要保持平等的高度,更要适时地高看他,发自内心的爱护他、赞扬他,德育工作就会有成效。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换位思考,就能理解他们的行为,体谅他们的错误。“我能理解你的行为”、“在我年轻的时候也犯过同样的错”、“谢谢你能跟老师说这么多”,换个角度看待学生的缺点,挖掘学生缺点背后的特点,在交流的过程中语气更加缓和。学校在校园里开展感恩教育,感恩学生,感恩老师,感恩身边的同学,感恩眼前的一草一木。引导学生想自己,想他人;尊重自己,善待他人;少看矛盾,多体温馨。在这样的心境下他对待同学,一改以往的冷漠与自私,人际氛围达到了和谐。
以此为信号真正将学生当作自己的服务对象——“以学生的呼声为第一信号,以学生的需要为第一选择,以学生的利益为第一追求,以学生的满意为第一标准。”改变老师“冷面孔”和居高临下姿态,降低工作重心,提高服务质量。调整作息时间,让学生睡眠好;办好食堂,让学生饮食好;管理好公物,让学生生活好;提供充分条件,让学生学习好;支持和指导学生社团活动,让学生情操陶冶好。
3、登上台子展示——竭力创设机会赞美与激励。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赞扬如阳光,批评如利剑。”面对这些最不缺批评、挖苦的学生而言,他在意的是你是否看到他的优点,能否说出他的优点。一旦能如其所愿,正如心理学家所说,“满足了人的赞誉需要”,能促其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从而增强自信,改正自己的不足。衢州中专鼓励教师用放大镜照学生的优点,努力寻找他们的长处;鼓励学生“不求事事优秀要有一点出色”,要求教师“宽容学生过错放大学生亮点”。每个班级都要召开“你身上的闪光点”主题班会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给某同学找优点,汇集起来就有了连他本人都意识不到的动人之处。在过去应试教育的强压下,一些学生遭遇了很多的批评,逆反由此而生,如今在同学们眼里,他竟还有那么多的好处,他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也对自己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评价,止住了自暴自弃。
学校“以技能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为学生创设展现自我的机会和舞台,坚持开展专业月赛和学期技能达标活动,举办一年一度大型技能节、运动会和元旦文艺汇演,寒暑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发挥专业特长走上街头为民服务,鼓励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从2005年开始,学校每年举办专场人才招聘和校企合作洽谈会,百多家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和单位来校设摊。有一个班级,先后有七批单位的人员进班宣传,开出的价码一个赛过一个。学生们感慨地说:“想不到我们竟有这么吃香。”
学校每学期隆重召开师生表彰大会,三分之二以上学生受表彰,在校园网、校报和橱窗上刊登事迹。每年一届的校运动会,可以说是最隆重的展示机会。“他经过努力取得了好成绩,在全校几千双眼睛注视下,他被请上了领奖台,接受学校领导为他佩带奖牌敬献鲜花,他也许一生铭记,它的感召力量比说教强一百倍!”
03服装班的一名学生向校长来信说:“在别人的眼里,我只是一个不成功的代表,中考落榜后,我找不到方向和目标。在中专,我学到了文明的行为举止、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技能技术、灵活的人际交往、有序的办事能力……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展现自我、实现自我。”
(三)学生理想:融入整体活动,实现同伴自我的精神觉醒。
“思想指导行动,精神决定成败。”全纳教育中的德育不在于规矩学生的一言一行,更高在于一种积极的姿态和集体精神,在于人的精神品质的提升。衢州中专提升学生的精神状态从组织活动入手。
1、挺起胸膛——强调步调一致凝聚精神心气。学校坚持倡导学生“五起来”——“额头抬起来、胸牌挂起来、胸膛挺起来、声音响起来、手脚甩开来”,以此提升学生自信、阳光的气质。十分重视早起、早跑、早读、早餐“四早”的精神面貌,长年坚持,从不间断。六千名学生,从几百米外的公寓汇集中心广场,自起床铃响到集合完毕,仅需12分钟。六个学部的学生,近百个方阵,沿着几条不同线路跑步锻炼,不同专业特色服装,齐刷刷步伐,响亮的班号,凝聚心气,振奋人心。早读,学校一改职业学校常见的昏昏欲睡、萎靡不振的现象,倡导齐读来相互感染,增强学风,体现团队精神,早餐秩序井然,文明卫生,互相谦让。
挂胸牌虽小,但它是一种品牌,一种形象教育。一般地说,重点中学的学生更愿意佩挂校牌并走上街头。衢州中专的学生愿意挂牌,有几个特点:一是精美的卡牌制作让学生喜爱挂。人们往往很自在地往尘灰的泥地上吐痰,走在堂皇的红地毯上他会有所顾忌,所谓“红地毯效应”。小小的卡牌从质材、颜色、大小、字体、照片、标志等都由最专业的美工老师创意设计,“挂起来漂亮。”第二,教师带头挂。党员教师的卡牌上党旗鲜艳,显著标明身份,是为衢州中专党员流动示范岗,亮明身份,彰显时时处处先锋模范作用。第三,温馨提醒你挂。挂牌既是小事小节,也就容易忘怀,教师、值勤人员、“监督哨”同学发现有未挂现象,会上前微笑提醒,不至于当作违纪现象来抓。第四,学校品牌效应让你乐意挂。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广为传播,“衢州中专,很好的学校哎!”经常听到的一句话。
2、增氧养鱼——开展多彩活动创造文化氛围。“活动造氛围,氛围孕文化,文化培育人。”学校给教师们打比方,一个大池塘,养了好多的鱼,在闷热的天气下,水得不到流动,整个水域氧气就不充分,鱼儿的生存就存在困难。在池塘里设一增氧泵,不断的打水,水活动起来,鱼儿跟着活动,氧气增加了,鱼有生命力了。衢州中专就好比一个大池塘,六千多名师生就像是生活在池塘中的鱼,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便是有效的“增氧泵”。因此,各种形式的活动开展起来了,为印度洋海啸捐赠仪式、“爱我衢州文明溯源”参观教育活动、“校园十大新闻”评选、“高雅艺术进校园”交响音乐会、修身大讲坛、“洁净校园我行动、我为创卫添光彩”争创国家卫生城市系列活动等。2008正是举世瞩目奥运年,学校举办迎奥运“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冬季长跑健身活动,组织奥运会火炬接力护跑手选拔。汶川大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学校组织了抗震救灾捐赠活动,全校共捐14万多元、衣物420多件;迅速成立抗震救灾专业服务队,以专业技能服务灾区人民,160名师生在10天内生产帐篷4万顶,被授予抗震救灾特别奉献奖。有目的的活动有效调动师生的学习工作热情。
2003年开展“敬业实干年”活动,抓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申报。以创建为契机,借目标为动力,号召广大师生敬业勤业,肯干实干,创造条件。2004“全面质量管理年”活动,抓新校搬迁,组织全体师生参观新校园,研讨在新的环境中学校和个人应有的管理模式、质量意识和精神风貌。2005年启动“学校改革年”活动,主抓学校管理模式、人事制度、分配制度三项改革……自2003年到2009年,学校每年开展一项主题活动和一项中心工作,校园始终充满着热情与活力。
3、拉长战线——重视过程教育放大身体力行。学校开展多彩的活动不仅注重活动效果,更注重过程,强化过程教育的意义。举办球类比赛,除了比拼搏、比合作、比球技,还进行文明啦啦队、创意服务队的评比。技能节活动除了集中动静态展示外,更强调前期的策划、组织、准备和演练,让百分之百的学生参与到各种技能项目当中去。在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护跑手的选拔活动中,把活动拉长、放大,召开全校性的选拔动员大会,让学生广泛报名和参与;开展奥运知识的普及与竞赛活动;公开选拔;初选学生10人全校公示;组织阶段性训练;进行第二轮选拔并训练等等。整个过程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是荣誉感培养的过程,也是分享奥林匹克精神的过程。
2006年10月,学校承办了浙江省第一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田径运动会,共有来自全省45支代表队的10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工作人员和官员到会。这是学校办学历史上所举办的规格最高的一次盛会,是学校建校20年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成果以及衢州中专人良好精神风貌的一次大展示,是学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组织能力的大检阅,是履行诚信与承诺能力的大检测,也是衢州中专跻身全国名校行列的一次大促进。比赛日是短短的几天,广大师生以主人翁的积极姿态、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投入运动会的漫长筹备和工作中,向全省职教界展示了一流的组织、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精神面貌,在我省职业教育体育发展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通过筹办高规格的大型活动,师生们得到锻炼与提高。
如今的衢州中专繁花似锦,鸟语花香,一派生机盎然,充满特色的德育工作、富有人情味的校园文化陶冶着每个人,吸引着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学子前来学习,他们在衢州中专获得了快乐、抓住了机遇、取得了成功,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赞誉。
案例1:在中专,我很幸福
罗小婷——一个美丽的名字,但是命运对她并不公平:85厘米的身高,使她看上去像个长不大的小朋友。初来学校,她很害羞,总躲在她爸爸的身后,问她问题时脸就会涨得通红,回答的声音也很小。但在老师同学们的关心呵护下,她不再羞涩而自信,不再孤单而合群,不再自卑而是满怀希望。早锻炼,总能发现她那娇小的身躯,尽管别人跑一步,她要迈出两步;轮到值日,她挥动的是比她高一倍的扫把,但从不抱怨;机房里,她用比常人短三分之二的手指敲动键盘,从不气馁;校园里,总能看到她的身影和那自信的笑脸,她从不回避他人的好奇眼光。她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在全省中职生演讲比赛中荣获“特别奖”,用她自己的话说“尽管我身体残疾,但我并没有受到任何的歧视,相反享受了很高的‘待遇’。”
“在中专,我很幸福。”
案例2:精心设计的“表扬”
我班里李某的劳动观念很差,寝室值日轮到他从来都是一走了之,班级里要做的事从不沾手,还有不出操等其他诸多问题。对老师的批评他也早习以为常、“刀枪不入”了。一次我请他的好友吴某配合,设法让他去清理卫生角,“恰巧”被我撞上。我当即对他的行动作出肯定,又在全班同学前对他表示赞赏。这对他来说竟是一种新的体验,他为这个歪打正着的做事受表扬而兴奋。就是这样一位少有劳动观念集体观念的同学后来竟能用去污剂清洗卫生间蹲坑。
案例3:她有“闪光点”
田静,女,1990年出生在湖北省潜江市江汉油田,父亲在衢州一家燃气公司任总经理助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但父母两地分居,她缺少家庭温暖,经常独自在家。
初中时很任性,一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会选择逃避,曾经失踪在外一段时间,是她父母通过朋友和QQ才在某网吧找到她,被认为是问题少年而送到训练营。
进入中专后,一次自我介绍,她的言语清晰、仪态大方给大家留下了好印象。之后班主任又发现,她唱歌不错,还会演奏吉它和葫芦丝。因而被班主任提议担任了文艺委员,负责教唱新歌和文艺节目编排。在工作中她获得了尊严和自信,先后担任班团支书、班长、学部学生会主席和校学生会生活部长等职务,显现了她的工作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