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农村青年结成利益共同体
“现在不管是自己开店还是去南边工厂搞管理,都需要技术。”曾在广东省中山市一家电子厂工作过的郑向军说,现在受金融危机影响谋职很难,但有了学到手的好技术,她仍然有信心找到工作。
郑向军就读的淳口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是当地最火爆的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学校之一。自2004年以来,共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3万多人。其经费来源于农业部的“阳光工程”专项开支。2008年开始,身为市青联常委的该校校长易群经团市委搭桥,开始合作开展农村青年务工人员的培训。团组织负责找来需要培训的青年,指标为每半年1000人,由该学校按照青年的需求培训,并负责推荐到沿海企业工作。
据悉,当地共有9所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学校,针对青年农民开设各类专业课程进行青年就业培训,培训后的转移就业率达95%以上。
记者了解到,对于数以百计的农村青年来说,都受益于当地开展的“三联一带”创建活动。
团浏阳市委书记邹芳解释说,“一带”指开展党建带团建示范点创建活动。在团湖南省委派驻干部的指导推动下,浏阳市委把基层团的建设纳入党的整体建设格局,由市委办转发《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文件,浏阳市委已将团市委工作纳入全市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在去年,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团委和400个村级团支部成功进行了换届选举。37个乡镇、街道均有1名以上分管领导抓团的工作,具体负责落实党建带团建的各项计划和措施。
“三联”则是指团市委常委联片、委员联点、青年文明号联村的工作模式。全体团市委委员共联系基层团组织65个,主要任务是调查了解联系点团组织的基本情况及青年情况,指导联系点团支部的相关工作、活动。团市委将全市共分为8个片,统筹安排团市委常委分片联系基层团组织工作。
同时,通过青年文明号联村,为村级团组织提供工作、人力、物资、资金、信息等方面的实际支持。全市7个国家、省级青年文明号集体与7个村、社区作为联系点,进行“村号联建”结对帮扶,在人员、资金、物资、信息等方面提供实际支持。
这一做法,让党政领导清楚地掌握全市各个片区、乡镇、村的青年工作状况,更能够让团组织协调市各局办委为青年就业创业等方面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以青年就业培训为例。浏阳有1个职教园和40多所各类职业学校,多数规模大,专业多,设施先进,系统全面,并建有团组织。利用“三联一带”促成的共青团系统工作平台,团市委积极与浏阳市职业中专、浏阳市农村就业培训服务中心等职业学校联系,一方面组织农村青年有选择性地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将各级党团组织反馈来的需求重点和农村青年的所需所想及时传递给职业学校,引导他们在专业设置、培训时间等各个方面进行完善和调整,实现职业学校办学和青年就业等方面的多赢互惠。仅浏阳市职业中专向社会输送人才数千名,对口率达到70%以上。
目前,各个镇村团组织建立在外骄子信息库,及时掌握在外人员的信息和动态,鼓励、引导有条件的青年回家投资创业。同时积极反映镇村青年就业创业方面的需求,通过对点的青年文明号和团市委片区联系人促成与浏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浏阳制造产业基地等园区的就业安排。
同时,通过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结合地方产业和资源优势促进青年就业创业。37岁的罗建斌自1993年就到海南省学习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技术,并在当地创业扎根。经浏阳市葛家乡金塘村团组织多方联系后返乡创业,建立了利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对口联系长沙市南泥湾蔬菜公司等单位,形成了现代订单农业,发展辣椒基地近200亩。
该村团支部组织成立的青青生猪养殖合作社,发展了12个养猪500头以上的大户和42个养猪100头以上的小户,合作社里的运营管理则按照股份制的方式进行构架。
邹芳介绍说,新的共青团系统工作平台极大方便了团组织在一些产业集中的地方,指导或者直接参与建设各类以青年为骨干的产业组织,把农村青年组织起来结成利益共同体,为更多的农村青年创造就业机会。目前,浏阳市共有202家合作社,共吸引了约8000名农村青年在新型经济组织中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