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说前先请人大代表候选人PK起来
可以看到,游说人大主要是通过游说一个个人大代表来实现的。目前面临的问题是,现有人大代表的产生、工作和负责机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大代表不是“活雷锋”,在此前提下,游说人大的效果必将大打折扣,也极有可能成为人大代表寻租的途径。
按规定,人大代表经过民主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而在实践中,由于不少选民对选举权的忽视和漠视、乱选瞎选,让原本严肃的民主选举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形式主义;而现有人大代表非专职化、低待遇化、官员兼职化等,让人大代表的候选人之间,几乎从未出现过应有的激烈PK……
这让本应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人大代表,在现实中更多的不是对下负责、对选民负责,而是对上负责、对领导和官员负责。两个事例可作佐证:一是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10日说人大代表发言时“前8分钟是在歌功颂德,对政府工作报告歌功颂德,对自己歌功颂德,剩下的没有时间了”;二是《青年时报》3月7日发布的一项“寻找人大代表”民调结果显示,有70%的受访者不知道如何向人大代表提出自身利益诉求,有92%的受访者认为诉求渠道不畅通。
按理说,选民向自己选出的人大代表反映自身诉求,应是畅通无阻的。我曾专访过英国、加拿大的议员或官员,他们不仅设立了固定的民众开放日,还常与基层民众“打成一片”,目的就是倾听和了解民众的利益诉求,进而替民议政、为民争利。其中,加拿大维多利亚市的华裔市长刘志强,已成功连任三届,他接受我采访时说:“如果不倾听市民声音,不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下一次选举他们就不选你了。”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的议会制度有所不同,但代议制本身,就要求代言人能充分表达选民诉求。
而议会制的国家,对“游说”也是有不同看法的。比如,奥巴马总统上任的第一天就签署了“行政机关人员操守承诺”行政令,禁止政府人员接受说客礼物,为曾担任说客的人加入政府设下严格规限,以减少他们在工作时出现利益冲突的风险;行政令同时关上美国官员离职后加入私人企业的“旋转门”,禁止官员离职后转任与其在政府工作有关的说客。分析指出,游说是美国宪法赋予民众和团体的权利,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虽然民众对此有满腹怨言,奥巴马也很想撼动其根基,但实际操作中难度很大。
中国正在方兴未艾的游说人大与美国正在质疑和批评的游说国会,形成鲜明对比,值得我们深思。长平先生的乐观和欣喜,主要基于“从游说政府逐渐过渡到游说人大,说明人大越来越受重视”。然而,他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如果人大代表不能做到向下负责,游说政府和游说人大没有本质区别。你可以举很多例子证明游说人大正在兴起,但要看到游说主体是相对弱势的群体,而跨国企业等强势利益集团,显然深谙我们的政治之道,它们首选游说的对象不是人大,而是有官方背景的机构和学者。
游说人大无疑是一种权利,但笔者认为,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显然不是乐观地推进游说,而是让人大代表候选人先PK起来。惟由此,才能让人大代表真正代表人民行使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