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9日
星期

从造假者的大胆看我们新闻消费的质量

谢昱航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3-19    [打印] [关闭]
    上月,一条关于我海军护航编队的爆炸性“新闻”出现在各大网站上,文章称:1月15日,我海军在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任务的三艘战舰遭到“不明国籍的潜艇”跟踪,并最终在曼德海峡西海岸成功将其逼出水面。经有关部门查实,这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假新闻。如今,假新闻的造假者已被列入新闻从业不良行为记录数据库,终身禁止从事新闻采编工作。(《中国新闻出版报》3月18日)

    不得不惊叹造假者的胆量。我海军索马里海域护航,是重要的政治军事事件,自然引人关注,再加上有别于其他媒体报道的猎奇性情节,当然更吸引人。难怪各大网站争相重点推出这则假报道。

    造假胆量,是突然产生的吗?这样肆无忌惮地造假,难道没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按常理,势必是曾经造假却安然无事,于是胆量越来越大,以致到无所顾忌的地步。以前造假之所以没出事,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或是造假不是非常恶劣,或拼拼凑凑、裁裁剪剪,虽属闭门炮制但基本事实没问题;或是因为各种报道信息大多,假信息被掩盖,没引起多大注意;或是事件影响不大,没多少人去较真。

    这样去推测,我们以前看了多少假新闻?假新闻对人的影响,不会像假药假食品一样明显伤害人体,但假新闻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这是慢性伤害。每年评选的十大假新闻,产生的基数到底有多大?

    媒体是有把关人的。把关人重要职责之一,是确保新闻的真实性。一开始,编辑对海军护航的假新闻也有怀疑,但是仅凭作者的口头保证,这种怀疑就被打消了。编辑的质疑之所以这么轻易终止,除了受以前没出事的经验影响外,肯定也与他们追求哄动新闻的急切心理有关。这种心态,削减了编辑人员的质疑精神和认真态度。

    近几年我国传媒业发展迅猛,媒体数量增加很快。媒体多,需要信息资源多,这为新闻造假提供了空间。有些媒体自身的新闻产品生产能力不足,只得借助其他社会力量,这为媒体自身增加了风险。关于海军护航的假新闻,出自自由撰稿人之手,按理,这种新闻的真实性是好判断和求证的。可编辑没有查实,除了不想失去一次报道独家新闻的机会,自身的报道条件有限也是重要原因。

    媒体竞争是好事,竞争产生高效和优质。在那些竞争很充分的国家和地区,一条假新闻可能影响一家媒体的生存和发展。但在目前我们的媒体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下,媒体产业的进出都不是完全市场化,我们能看到媒体行业的竞争,但被淘汰者却并不多。即使有停刊的,也多是因为其他原因,而非竞争失利。如此竞争的后果,可能不是优胜劣汰,而是假新闻泛滥。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