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患上数码依赖症
王静向笔者抱怨,昨晚临睡前,她接到一条彩信询问她是否要免费下载一款“华丽、惊险、梦幻”的手机游戏,她一看“免费”就下载了。
“错误就从这里开始了。”王静说。她很快就发现这个游戏看起来是免费的,但是每玩到一个关键的地方,就需要发短信买游戏币才能换取剧情需要的道具,每次2元,不然根本玩不下去。理智告诉她应该停止,但是游戏设计得扣人心弦,让人欲罢不能。就这样,原本准备好好睡一觉的王静躺在被子里玩了一通宵,花了20多元,而面试的糟糕结果可想而知。
随着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数码产品逐渐渗透进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在不知不觉中,一场“数码依赖症”的疫情在大学校园里迅速蔓延,它无形中对大学生的睡眠、饮食、记忆、人际交往等造成了威胁。
西安交通大学的女生张慧媛几天前和姐妹们一起逛街时手机被小偷“顺”走,一切联络方式和人际关系都在手机里。手机成为她交际网络的中心,随着手机丢失,这张交际网络也跟着遗失了。对小张来说,一个电话号码背后是一个人,一个号码的丢失就意味着这个人很有可能从此就在小张的生活中消失了,“这才是最可怕的。”小张沮丧地说。
电子时代,连记忆都“电子化”了,然而电子化并不等于安全。虽然电子化使信息存储、读取更方便快捷,但同时也是脆弱而危险的。一旦遇到哪怕是一点小小的意外也能使所有一切化为乌有。和小张同寝室的小吴同学到现在还在因为去年电脑中毒事件而痛心。用了3年的电脑因为某种不知名的病毒入侵而崩溃了,3年来同学出游的照片、辛苦写的论文、重要的资料,都没了。就像被“洗脑”了一样,自己成长的记录被一一清洗掉了。她说,一想到丢失的宝贵资料,心里就像有个爪子在使劲挠一样难受。
“数码化”造就了“数码人”,与此同时,人本身具备的功能却在一点一点地退化,不常用手机前小张能记住很多电话号码,然而有了手机后,反而一个也不记得了;寝室里同学还没买电脑以前,大家时常纵论国事、谈天说地,“然而,现在大家更喜欢用虚拟交往代替情感培养。”李虹菊说。
睡前打开手机看会儿小说,用掌上游戏机打会儿游戏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的睡眠习惯,甚至有些学生需要依靠MP3才能入睡,否则就睡不着。
不少学生喜欢躺在床上听歌、玩游戏入睡,早上醒来发现MP3、PSP还没有关,尽管表面上好像睡得很沉很香,其实睡眠质量很差,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专家将这种不良的睡眠现象称为“垃圾睡眠”,其实“垃圾睡眠”与“垃圾食品”一样,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然而“带电的生活”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大学生的注意力无时无刻不被电子产品牵引,这不仅影响到睡眠健康、饮食健康,还容易出现意外事故。一位国内某著名大学的老师介绍,曾经有个学生玩网络游戏成痴,有一次他连续在线两天三夜,去洗手间的时候,把洗手间的窗户当成了游戏里的窗户纵身跳了下去,酿成了悲剧。
对于“电子产品依赖症”,也有一些大学生有所察觉并本能地抵触,但是挣扎的结局往往是使自己更加困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研究生曾珊说:“我很讨厌手机,有时候它让我觉得不是我在控制它,而是它在控制我。电脑也是一样,一上网就被网上五花八门的信息吸引住了,从一个网站到另一个网站一步步被牵着走,有时候一上就是一整天,连自己原本开电脑要干什么都忘了。”曾珊尝试着摆脱手机和电脑对自己的控制,但是未见成效。“它们(电子产品)太强大了,而且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种依赖性,我虽然意识到这个问题,却什么都改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