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篮联赛竞技吸引力源于改革
回顾CBA联赛14年的历史不难发现,CBA现在的争夺能如此激烈,离不开不断的改革,而其中赛制的改革可以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95年是CBA的处子赛季,从那时起直到2001~2002赛季结束,八一男篮独孤求败。后来,球迷逐步开始习惯八一队输球,并看到了姚明率上海男篮成为CBA历史上第二支夺得总冠军的球队。但由于联赛整体没有太多的悬念,以及残酷的升降级制度滋生出种种问题,都使得CBA在发展上陷入了困境。
2004年对于CBA联赛来说,无疑是重要的一年。篮管中心对联赛赛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取消升降级、采用南北分区、一周三赛。“原先还担心取消了升降级,各队会不好好比赛了,但事实证明,各队反而更加看重比赛的结果。而在此之前,联赛中的不良现象对联赛的影响很大。一周三赛,也是为了运动员能多打比赛,更好地得到锻炼。”时任篮管中心主任的李元伟曾表示。
经过调整和完善的赛制,为提高联赛的观赏性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而外援制度的改革则更是功不可没。1995年,浙江中欣队引进了CBA历史上第一名外援——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前锋萨芬科夫。之后,在CBA的赛场上,外援的身影越来越多,他们也逐渐成为左右球队成绩的重要因素。本赛季可以说是CBA历史上胜负形势最“乱”的赛季,完全放开的外援政策无疑是搅乱CBA格局的催化剂。
本赛季完全开放的外援政策让我们看到了广厦、陕西俱乐部的异军突起,而上赛季的亚军辽宁队,则因为引援不力,连季后赛的门票都没能拿到。
本赛季常规赛最后阶段,虽然竞争几近白热化,但相对平稳、公平的竞赛环境给球迷和媒体留下了深刻印象。众所周知,联赛的最后阶段往往是问题的多发期。
“在联赛的最后阶段,我们加强了对裁判的管理,增加了比赛的巡视员,所以局面显得比较平稳。本赛季,我们严格执行了新制定的联赛处罚办法,对联赛中一些不良行为形成强有力的威慑。”CBA联赛办公室主任张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其中的原因。
前些年,联赛中“官秀昌事件”、“大巴转会”和“凤铝事件”也反映出管理上的诸多问题,但联赛管理层对一些制度和政策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本赛季虽然也出现了刘炜打架事件和裁判不公等问题,但管理上的及时跟进,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类似情况的发生,不能不说是一个进步。
正是由于赛制改革、外援改革、管理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推进,使得竞技本身的吸引力在本赛季得到了极大的增强,这是联赛健康发展的一个积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