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万高职生不是玻璃罐里的昆虫 既有光明更有前途
“我们不能只满足学生个案的成功、一个专业的成功,而要着眼于今年近300余万高职毕业生的成功。”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李进日前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的联席会议上强调说。全球性金融危机必然对高职院校的就业产生不利影响,许多企业减少了新增的岗位,甚至放弃每年例行的校园招聘。3月17日~18日召开的联席会议,中心议题就是全力以赴,为高职学生的就业服务。
“从走投无路到找对出路,再闯出新路,这是今年高职院校就业工作需要面对的事情。”李进说,高职毕业生不是玻璃罐里的昆虫,有光明无前途;而是天高任鸟飞,既有光明更有前途。
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部队去
会上,不管是政府决策部门官员,还是院校代表都鼓励高职生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西部去,“那里有广阔的天地”。较之普通本科生,高职院校毕业生去基层具有天时、地利与人和的优势。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中百分之七八十来自农村。据《人口研究》杂志2008年报道,留在农村的人口中受教育程度达到高中以上水平的只占5.6%,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0.5%。新农村建设一线迫切需要服务于农民生产的实用型人才,推动农业产业化的技术型人才,推动农村生产力全面发展的管理型人才。
“一块30亩的樱桃园,开花不结果,急煞了果农。后来在北京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师生的指导与实践下,喜获丰收。”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镇长李中华说,一亩地种蔬菜的利润在两万元左右,种食用菌的利润则在五六万元,培养花卉或果树大约是10万元。怎样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这是高职毕业生大显身手的舞台。
安徽芜湖职业技术学院2005级园艺专业王守云同学,毕业之后自己承包了1200平方米蔬菜大棚,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产值达到5万元,扣除各种成本净赚3万元。这证明,在农村有着高职毕业生广阔的创业天地。
社区是现代城市的一个个单元体。较之香港特区或国外一些城市社区,国内城市社区的管理与服务相距甚远。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社区主任陆星琴说,现代社区管理需要一支“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走出去会做,静下来能思”的队伍。
当然,高职毕业生就业的途径与模式还有很多,在国家刚刚推出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新政策中,高职毕业生应征入伍也是不错的选择。“过去是连长向‘村长’要兵,今年是向‘校长’要兵。”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洪一说,今年广东省两会期间,广州军区首长告诉他,部队既需要博士、硕士和本科生,更需要大量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能手。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理念,这是会上众多嘉宾对高职生的告诫。阿迪达斯中国区政府事务总监沈燕平说,目前零售行业发展迅速,但这个行业的工作人员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仅有3%左右。他觉得,现在的大学毕业生,职业规划过于宏大,他们要求自己三五年就要当经理、总裁。这很容易让企业感觉他们不踏实,飘在空中,沉潜不下来。
中证万融投资集团副总裁王洪飞博士认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高职毕业生应该调整心态,从零做起,从基层做起。天津职业大学校长董刚则建议高职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再顺势而为。
高职生要学“老鼠”做“海豚”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要学‘海豚’,潜得越深,跳得越高。”论坛上,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教师涂云海说。
近年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就把传统的、静态的职业指导转向动态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学生入学时就对他们进行职业规划的指导,请他们到人才市场体验市场行情,到中小企业熟悉专业与未来的就业方向。学校再根据市场需求和人才发展需求进行课程开发。如此一来,这所学校从专业设置到课程安排都紧追市场,毕业生从入学到毕业始终紧贴基层,到就业时自然有市场。截至今年2月底,全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已超过70%,初次就业率97%。
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的瑞立职业学院,学生除在企业的真实环境中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外,更需要学习企业文化、市场理念、现场管理与质量控制等,毕业后不但拿到大专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而且还有企业的上岗证等。涂云海教师告诉与会者,只有在学校里扎扎实实地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学好,才能在就业市场上如鱼得水。
“然而,现实社会中,大量的应聘者有证书,没有技能。”戴耐德语言软件系统开发公司毛迈克总经理说,企业招聘一位英文助理,收到100多份简历,然后对筛选的20多人进行电话访谈,不少应聘者一听到英语就哑口无言,甚至主动挂断电话,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人选。“这种问题在企业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技能是什么?它是现实中需要时能够马上运用的一种能力。毛迈克以英语为例,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他建议高职院校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强化通用英语技能,而不是直接进入专业英语学习,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因为他们就业时不光靠职业能力、岗位能力,还要有协作能力、交流能力与表达能力。
中国包装协会副秘书长敖雯楠就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向高职院校负责人建议,把就业话题前移至招生阶段,让每一名学生入校时就知道将来从事什么行业或职业。这意味着两三年后,他们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之后,会带着对行业的热情和激情投身工作,而不是被动地找工作就业。如果他们能成长为行业技能型人才的话,永远都不会失业。
“高职毕业生要当‘老鼠’,在哪里都能生存。”浙江瑞立集团副总裁陶保健说,“在金融危机面前,企业必须转型,高职学生必须一专多能。”他说,汽配生产企业不光需要高职毕业生能从事机械加工、装配,还要学会汽车电子、数控编程,以及维修等。同时,他建议,学校应该完善见习制度和实施“双证书”制度,要把“天之骄子”尽可能培养成为技能型人才。
要给学生“真奶粉”“好奶粉”
会上,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建民讲述了为会场服务的两位速录员寻找工作的故事:
今年中央某部招录两名工作人员,条件是硕士以上学历,党员,每分钟速录200个字。可是按这个标准在北京市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找来找去没有合适人选。有关方面决定降低至本科学历,速录速度180字/分钟,符合条件者仍寥寥无几。最后只好允许高职毕业生也参加遴选。该院速录专业的毕业生王序、侯雪林以220字/分钟的速度成功入选,即将走上工作岗位。
整个会场为在现场志愿服务的这两名速录员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王序、侯雪林两人最初是法律事务专业的学生,后来转至法律文秘,最后以速录为主攻方向,这不但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而且拓宽了就业渠道。
陈京悦是北京电子科技职业技术学院2008届毕业生,入学之初想学汽车专业,但后来进入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地铁班,如今如愿以偿地在地铁公司工作。该院院长李振华表示,以前学院针对北京350万辆汽车市场开设有奔驰、宝马与雪铁龙班。现在,根据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规划,把一些汽车专业的资源往轨道交通专业方向倾斜。
“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很多,促进就业的措施可分为短期措施与长效机制。”北京市教委委员孙善学认为,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采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应征入伍服兵役,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以及到中小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等措施,大部分属于短期措施,见效快。“从根本上破解就业难现象,更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建立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生存能力的长效机制。”
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处处长范唯说,专业调整不是短期应急所为,而是高职教育的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具体体现。李进则提出了高职教育的“奶粉论”。他认为,课程是“奶粉”,师资是关键,教学是育婴。“我们要按需要进行专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给学生‘真奶粉’、‘好奶粉’,让他们在职场身强体壮,健步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