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4日
星期

禁止收购能否保全民族品牌

亦菲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3-24    [打印] [关闭]
    中国商务部3月18日发布《关于依法禁止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公司的决定》,引发网上如潮热议。在一片喝彩声中,一个声音似乎特别响亮:中国商务部的决定使民族品牌得以保全。

    把汇源称为民族品牌,是反对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的重要理由之一。记得2008年年初,汇源集团总裁朱新礼还掷地有声地称,要做民族品牌,做百年老店。而也有媒体评论惊呼,难道我们能眼睁睁地看着民族品牌消失殆尽吗?而今,商务部此举似乎可以顺从部分民意,免去“卖国”的指责。

    然而,市场似乎在向汇源乃至商务部开玩笑: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消息一披露,汇源果汁在证券交易时段突然停牌,停牌前股价已暴跌19.4%(中新网3月18日)。而外电称,该项历来金额最大的外资全购中国企业的交易失败,或会影响到中资机构海外收购及今后跨国收购(《东方早报》3月19日)。汇源果汁在去年9月13日发布公告称,荷银将代表可口可乐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以约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股本中的全部已发行股份及全部未行权可换股债券。可口可乐公司提出每股现金作价12.2港元。而那时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蔓延。而今,在金融危机已蔓延恶化、资产大规模缩水之际,汇源果汁品牌恐怕难保其值。这究竟是有利于汇源还是不利于汇源,恐怕局内人心知肚明。来自媒体的信息称,面对如此突发形势,汇源集团高层不得不召集部门负责人商讨对策。

    当然,商务部禁止可口可乐收购,并非没有一点理由。而打出的最大理由是,可口可乐可能会影响市场竞争。但细细比较,此理由似乎很牵强。

    人们知道,与可口可乐对峙的不是汇源,而是百事可乐,即使在中国市场上,可口可乐跟百事可乐平分秋色,打得难分难解。两大公司都已经介入果汁饮料市场,说可口可乐将垄断中国市场似乎难以成立。

    关于垄断话题,国际市场已从侧重市场份额集中转向垄断行为。只要企业没有采取不正当竞争排挤对手,损害消费者利益,政府就不能轻易给企业扣上垄断的帽子。那么,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为何会有垄断之说?透过一系列现象,人们不难看到,担心“民族品牌”流失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商品品牌,从这个词儿问世那天起,就注定属于市场、属于消费者。离开市场的品牌是不存在的,也是树不起来的。商品品牌可能会产生在某个国家;在品牌形成过程中,当地政府也可能会给予这样或那样的扶持,但不能代替消费者对品牌的自主选择。比如,三鹿奶粉曾是石家庄乃至河北扶持的一个著名品牌,三鹿在一段时间内也确实风行一时,是因为它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而其后来被消费者抛弃,原因也是众所周知的。因此,检验商品品牌优劣的最终决定者是市场,而不是“民族”。

    因为“民族企业”与“民族品牌”本身就是一个动态概念,会随着市场的发展而起起落落。强制性地认为可以死守几个品牌来维护“民族”的面子,有违经济学规律,甚至可能导致原有“民族企业”运行的低效。不要动不动就拿“民族品牌”说事,只有经过合理的商业竞争脱颖而出,这样的品牌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