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4日
星期

98.1%的人认为高校应尽快实施信息公开

据悉全国教育系统职务犯罪58%集中在基建、设备采购、
财务等领域;92.3%的人认为信息公开有助于减少高校腐败
本报记者 李涛 实习生 朱崇开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3-24    [打印] [关闭]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经学院学生小刘一直觉得,学校应该把盖教学楼和体育馆的钱省下一部分,完善校园网络和图书馆。“学校的钱怎么花,也应该开校内听证会,参考学生的意见。”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雷庆,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与老百姓日常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了,老百姓也希望对高校了解更多。公立高校应该将一些基本信息向社会公开。”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新浪网,对2588人进行的调查显示,98.1%的人认为,高校作为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单位,应尽快实施信息公开。

    69.8%的人认为高校腐败主要原因是管理体制不透明

    按教育部统计,经过10年扩招,我国高校在读人数已是10年前的5倍多。但是,伴随扩招而来的,是高校欠下巨额债务。《2007年中国教育蓝皮书》披露,到2006年年底,全国高校贷款规模已接近5000亿元。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增长速度没有赶上学生规模增长的速度,加之高校的基本硬件设施如教室、宿舍建设投入欠账比较多,学校只能通过借贷的方式解决。”雷庆说,高校所欠债务应该有一定限度,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一样,偶尔应急借钱还是可以的,但是如果靠借大量的钱维持自己生活,就不正常了。

    对于这种举贷扩招的办学方式,公众并没有完全排斥。本次调查显示,表示不赞同的受访者占46.0%,而表示赞同和非常赞同的受访者也占到40.9%。而对于高校债务的承担问题,64.8%的人认为应由政府财政承担,56.2%的人认为应由高校承担。

    事实上,高校大规模搞基建不仅造成了债务问题,还诱发了一系列的贪污腐败现象。新近召开的2009年河北省教育纪检监察审计工作会议透露,全国教育系统职务犯罪,58%集中在基建、设备采购、财务等领域,特别是基建领域,已经成为高校腐败的“重灾区”。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曾指出,近10年来,海淀区发生在高校的腐败案占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件总数的85%。

    调查显示,对于高校不时曝出的贪污腐败事件,69.8%的公众认为主要原因是高校管理体制不透明,65.6%的人认为在于缺少外部监管,还有53.3%的人认为在于高校内部缺少有效监管。

    问责制也应该引入教育领域

    去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规定,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企事业单位,也应参照实行信息公开。

    “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是国家办的,高校运作的情况和一些基本数据应该向社会公开,至少国家拨款的部分是可以公开的。”雷庆认为,企业可能因为某些商业秘密不便公开,但是高校的信息是应该公开的。

    本次调查显示,92.3%的公众认为高效信息公开能使高校管理更加透明,减少腐败现象;64.4%的人认为能节俭办学,减少浪费;60.4%的人认为能防止高校盲目扩建,减少债务;60.0%的人认为能够增进公众对高校的支持。

    前不久做课题时,雷庆需要查找大量美国高校的数据,本以为会很难找,但后来发现美国高校网站向社会披露的信息不但比较多,更新也很及时,找起来很方便。

    正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读书的留学生小阎说,乌普萨拉大学网站上虽然没有将全部财务公开,但是学校设有专门的办公室处理社会查询事宜,谁有疑问都可以去查。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程方平主张,高校信息公开除了保证校外的知情权,还要保证校内的知情权。“校领导在决定怎么花钱之前要和学校的代表商议,这些代表要有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学术委员会等各个机构的成员。而校外的知情权,教育部可以做一个网站,将各个高校每年的国家投入、社会集资、开销、准备在将来花多少钱干什么等,都清楚地列出来。其实要是正经办学,怕什么公开?”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小关认为,和学生利益休戚相关的后勤、食堂等信息都应该公开。不能仅在学校主页上公布一个招标结果,应该把整个招标过程完全透明化,让学生也有渠道监督。

    调查显示,42.0%的人认为高校信息公开能增进师生互信,36.8%的人认为能增进老师与校领导的互信。仅4.9%的人认为信息公开会扰乱高校的正常教学和科研,仅3.5%的人认为会分散高校办学精力。

    “我国高校的财务自主权比外国大的多,但是在学术权利、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等方面却没有足够的自主权。”程方平认为,目前国家对高校的评估,基本集中在教学上,其实财务方面也要进入高校评估的视野。公立学校应有资金使用的定期评估,问责制也应该引入教育领域。

    制图:杨大昕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