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朵朵笑春风
“2004年,我们只有600多名学生。自从当年4月在团县委指导下建立了团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团的活动后,家长们都慕名把孩子送来学习,现在我们已建立分校4个,学生已有2000多人。”突破外语学校校长江涛笑声爽朗。
建团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也为促进团的事业作出了努力。作为团县委命名的青少年外语培训基地,该校不仅减免了部分困难学生的学费,还利用丰富的外教资源,义务培训周边农村学校英语教师。
在梨树县,像突破外语学校这样“不仅建立了团组织,并且团的工作非常活跃”的“两新组织”共有69个,约占全县符合建团条件“两新组织”总数的53%。
“探索两新组织团建过程中,我们感觉,关键词有两个——整合与创新。”团梨树县委书记贾鹏说。
能人带动,依托建团
在素有“东北粮仓”美称的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张雨军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创建的富邦农牧发展合作联社目前已发展分社21个,社员遍布全县21个乡镇的212个村。
“梨树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农村青年数量庞大,具有分布分散、生活封闭、不易集合带动的特点。如何解决覆盖、带动农村青年的难题?”开展团建工作时,团县委相中了富邦这块宝地:“合作社既有庞大组织架构,又有广泛覆盖面,还能通过致富项目把青年吸引过来。”
2006年,团县委在富邦联社建立了富邦团委,并依托合作社的21个分社,建立了21个团支部。“市场经济中,合作的前提是共赢。”贾鹏认为,只有实现“青年、两新组织经济体、共青团”三方共赢,两新组织团建才能具备持久的生命力”。为此,团县委利用县、乡、村三级团组织网络,协助合作社发展青年社员;联系省、市、县农业专家,为富邦提供无偿科技指导;并积极争取梨树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为富邦提供扶持资金500万元。
几年来,通过协调联社内各方资源,富邦团委向有创业意愿的青年提供养殖资金400万元,赊销饲料4000吨,带动了1800多户青年创业致富,把大批农村青年牢牢地吸引到了团组织周围。
“富邦团委为合作社迅速壮大规模、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立下了汗马功劳。”富邦联社理事长张雨军说:“团的工作与企业的发展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循环。建团活了企业一盘棋。”
由于共青团工作卓有成效,合作社内很多团干部得到企业重用,富邦团委书记张广力最近就刚刚被提拔为合作社主任。而张雨军本人,经团县委推荐,当选第十二届中国杰出青年农民,并获得“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称号。
“发挥能人带动效应,依托现有两新团组织基础建团,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团梨树县委书记贾鹏告诉记者,全县采用此种模式建团的两新组织已有51家。
整合资源,分步建团
王双成初中毕业后,在家闲呆了两年多。去年8月,他被家人送到梨树县阳光职业技术学校学厨艺。进校第一天,他就发现,在这家民办技校,许多学员胸前,都别着一枚亮闪闪的团徽。
阳光技校是团县委命名的“青年创业就业服务基地”。由共青团负责招募青年学员,强化思想教育,协调优惠政策与项目资金,学校负责学员的培训管理、签约上岗等。因合作愉快,团县委顺利地在阳光技校建立了“阳光团委”。
阳光团委每周上一次团课,每隔一段时间搞一次技能风采大赛,每年带领学员参加5次以上社会公益活动,并经常组织文体联谊。此外,团委还设立了青年维权热线,为学员们提供包括法律援助在内的各种服务。“由于学校团的工作风生水起,入校后,很多学员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让家长们最为高兴的事。”望着办公室内家长送来的满墙锦旗,阳光技校校长高广笑得很舒心。
在技校学成毕业,学员们就要分赴各地打工。对于流动出去的团员青年,团组织又如何实现有效覆盖?为解决这一问题,团县委提出了“输出地管理”的对策。
在团县委指导下,阳光技校团委在学员就业较为集中的北京、沈阳、长春设立了4个流动团支部,给流动团支部订阅了《中国青年报》、为流动团员青年发放了服务卡,设置了服务热线,校团委定期对流动团支部进行回访,帮助青年团员解决生活、工作困难,维护青年合法权益。
“与阳光技校的操作方式相同,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我们先后在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县农村成人高专等11处设立了青年转移就业培训基地,然后建立健全基地团组织,最后再设置流动团组织,通过分步建团,有效解决了流动团员管理难的问题。”团梨树县委基层工作部部长冷雪涛说。
因地制宜,发展建团
23岁的鲁中玲,财会专业毕业后没找到理想工作。今年1月,听说村团总支可以推荐就业,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团组织。村团总支很快与霍家店经济园区团委联系,将她安排到了园区一家企业。
霍家店的历史颇有些传奇色彩。霍家店原本是个村,团县委在这里设立了村团总支,主要开展农村共青团工作。后来,在村支书王福山的带领下,很多村民投身创办企业,村里1997年成立农工商联合企业总公司,团县委也创新工作方式,在公司建立“独立总支”,实行“村厂联建”,一手抓农村共青团工作,一手抓企业共青团工作。随着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霍家店又成立了经济园区,涵盖了村、企业、经济园区在内的多种经济体制模式。团县委因地制宜,再度创新,设置了霍家店经济园区团委,下辖霍家店村团总支、兴旺集团企业联合总支等23个团支部,采取“村厂区三联共建”的方式开展共青团工作,实现对当地青年的全覆盖。
“经济园区成立后,务工青年大量聚集。团组织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对外来青年进行流入地管理。”霍家店经济园区团委书记侯雪飞,指着她办公室的工作流程图告诉记者,团委专门设立了流动团员服务部,负责对流入青年进行登记造册、发放流动团员服务卡、接待流动团员的到访,为他们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并根据流入青年的需要,举办各种培训与文体活动。
据统计,自2007年以来,园区团委已组织大型青年转移就业活动6场,在园区企业安置各类青年劳力730人;开展科技、创业、管理培训活动8次,直接参与培训青年达800人次;发放流动团员服务卡520份,接到130人次的求助,帮扶困难团员青年115人次。
“团组织的工作,既为农村青年转移致富提供平台,又为园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人力资源问题,同时还稳定了流动青年员工队伍,引起了园区党委的高度重视。”团委书记侯雪飞告诉记者,园区党委不仅出资80万元筹建了霍家店青年活动礼堂、青年之家、青年活动中心,而且明确了团干部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待遇。凡园区有重大会议,团委书记均列席参加,并每月为团干部发放工作津贴88元。
“村厂区三联共建,解决了流动团员青年覆盖难、企业青年服务难、农村青年管理难的三方面问题。”贾鹏告诉记者,除霍家店经济园区外,他们采取“因地制宜,灵活建团”的方式,还在远征种业有限公司等7家两新组织设立了团组织。
据了解,自2006年以来,梨树县“两新”团组织共举办青年创业就业活动48场;开展扶贫助困活动76次,为困难团员青年捐款捐物28万余元;新建、扩建青年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0处,带动了2200多户青年农民增收致富,平均每户增收5000余元。
“梨树县打破团建工作旧格局,在大胆创新中整合资源,在整合资源中不断创新,基本改变了两新组织中‘团员无人管、团费无处交、有团员无组织、有组织无活动’的状况,使‘两新’团组织在覆盖团员青年、带动团员青年、服务团员青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团四平市委书记梅丽娜说。
团中央志工部的郭正光,去年10月被派驻吉林省梨树县指导工作。半年时间里,他跑遍全县各个乡镇,详细“研究”了梨树县基层团建工作开展情况。他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基层团干部任劳任怨、求实创新的奉献精神和朴实的工作作风,令人深为感动。他们仿佛拥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很多我自己正在思考的问题,都在基层找到了答案。”
背景
位于吉林省西南部的梨树县,幅员面积4209平方公里,人口86万。梨树县常年粮食产量稳定在40亿斤以上,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也是我国中部地区典型的农业县。2008年,梨树县全口径财政收入约3亿元。
提梨树,不能不提“梨树经验”。作为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的代名词,“海选”就是由梨树农民创造的,并由此向全国推广。梨树也是全国最早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起地之一,梨树合作社在国际上都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当地人常常笑言,梨树县是个“出经验”的地方。共青团工作也是如此。梨树县有35周岁以下青年近19.5万人,团员总数2.6万余人。近几年来,梨树共青团立足基层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大胆探索新的工作模式,推动了团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被团中央确定为全国区域化整体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试点县。
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梨树经验”尤其可圈可点。通过坚持“党建带团建”,梨树团县委健全了全县所辖21个乡镇的团组织,并且实现了干部队伍年轻化。目前,全县乡镇团委干部平均年龄27.4岁,村级团总支书记平均年龄29.7岁,这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少见的。
同样难得的是,尽管经济总量不大,财政收入有限,但全县仍有11个乡镇执行了团干部岗位津贴,乡镇团委书记每月80元,村级团总支书记每月50元,保证了基层团干部队伍的稳定发展。
为优化基层团的工作环境,梨树团县委选择基层组织建设比较薄弱的乡镇团组织为突破口,进一步开展“党建带团建”创新,将21个乡镇共青团工作全面纳入全县乡镇党委工作实绩考核,由县委考核办一并进行考核,提高了共青团工作在乡镇的整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