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8日
星期

从伦敦峰会看G20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汪巍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3-28    [打印] [关闭]
    G20成立于1999年,最初的意图是作为一个磋商论坛,讨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的改革,探讨未来全球金融体制问题。G20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产生的。当时东亚作为世界上最富有活力的一个地区,轻易而迅速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这在相当程度上损害了人们对IMF、七国集团(G7)等既有机构管理全球经济所抱有的信心。在危机期间,没有一个地区或全球经济机构表现特别良好。因此,人们自然加大了对潜在的金融不稳定和全球化负面效应的关注,G20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此应运而生的。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2008年11月在华盛顿召开了以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为名的首次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会议。华盛顿峰会召开前,G20大体是各成员国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的磋商机制,每年举行一次会议。IMF执行总裁和世界银行行长作为当然成员也参加会议。G20并没有自己的常设性机构和工作班子,其组织责任授予每年会议的东道国,东道国主席一般会在自己任期内建立一个临时秘书处以协调有关工作。此外,前任主席、现任主席和下任主席组成一个管理班子,以确保G20工作和管理的连续性。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涉及世界经济和金融稳定的相关政策是由G7协调的。但G7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缺陷,这是因为世界经济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至少反映在两方面:首先,新兴发展中大国兴起于全球经济的地平线,其影响力早已超越G7的某些成员。而力量对比的变化或迟或早地必然要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相关安排上得到体现。其次,亚洲在全球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中的力量和地位持续上升。在日本继续保持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地位之时,同处亚洲的中、印在崛起,东亚区域合作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明显进展。可以预计,区域主义的加强将进一步提升亚洲的经济政治影响力。

    然而,G7框架显然无法反映这些变化,这就势必要求创立新的架构在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中发挥必要及适当的作用。金融危机爆发前,人们对G7的过时性和不适应性已讨论多时,新的框架已呼之欲出,G20的出现就是这种需要的体现,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则历史性地把G20推向了前台,华盛顿峰会的举行是其一个初步而重要的亮相。

    不过,形势的发展仅为G20在未来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创造了条件,关键问题在于如何采取集体行动,有关国家能否同舟共济,协调一致,在多大程度上携手合作,推进改革。

    2009年4月2日,G20将在伦敦举行又一次峰会。伦敦金融峰会将强调宏观财政刺激措施,加强各国财政措施之间的协调;高度关注增资问题,要求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其他多边开发银行筹集更多可供利用的资源,推动国际金融监管机制和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增加对发展中国家和对扶贫问题的关注,提出反对保护主义的各项后续措施。

    中国的目标是推动伦敦峰会取得积极成果,使G20成为国际社会合作应对经济、金融挑战的重要和有效平台,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与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化危为机,力创共赢。

    中国政府去年推出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举措,公布了总额高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不久前,中国赴欧采购团与英、德等国达成的协议多达150多亿美元。中国将继续向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提供和增加援助,并呼吁世界其他各国兑现自己的承诺。这些对内和对外的重大举措,是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