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0日
星期
应对危机——

高职院校需强化学生“项目能力”培养

孙海泉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3-30    [打印] [关闭]
    据《中国青年报》23日报道,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日前发布的《2009年在沪外企人才需求调查报告》表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仅有45.12%的外企表示今年计划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且招聘人数有限。应对就业危机也成为当前职业院校必须共同面对的现实难题。

    国际金融危机之下,企业少招人,但并非不招人,只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会比以往更严格、更挑剔,更看重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通俗地讲就是“做事”的能力,专业地讲叫做“项目能力”。这几年,毕业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一直“两难”并存,且问题日益突出,其根源在于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不相适应!所以,作为实用技术人才培养主体的高职院校,我们更应反思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产品”质量。

    高职院校怎样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中之重是必须找准学校的办学定位。从办学功能和定位来看,高职院校既有别于清华、北大等专攻前沿理论和科学研究,主要构建学科体系,以培养科学家为已任的重点大学;也不同于重在把学科体系转化为工程图纸,主要培养设计型人才的本科院校;同时,他又与专门培养一线操作工人的中等职业学校有着本质区别;高职院校重在把图纸变成产品、把专利转化成利润和财富,在科技革新、小发明、小改造方面多出成绩,主要培养一线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换而言之,用人单位更看好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做成事”的“项目能力”。在平时的工作中,他们需要完成主管领导交付的各种工作任务,这些“任务”可能是一些已有模板而不需要创新,只需重复“做完”、“做对”的案例;也可能是需要精心设计、巧妙构思才能完成的创新项目。所以,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强化培养学生的“项目能力”。

    关于“项目能力”,时下最受追捧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研教席和国家教育部竭力推荐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它特别强调“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着力培养学生构思(C o n ceiv e )、设计(D esig n )、实现(Implement)、运作(O perate)4 方面的能力。基于这种认识,近几年国内许多职业院校都在尝试探索“项目化教学”,但从实践情况来看,很多学校普遍存在错把“案例教学”当成“项目教学”的现象,有必要及时厘清并予以指正。

    其实,作为国际“项目化教学”先驱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不仅早就对“项目化教学”进行了定义,而且更是以实际行动做出了示范。从本质上讲,案例教学只是教师通过运用已经存在的“案例”对学生进行应用能力方面的培训和提高熟练程度;而项目教学则是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完成一个新的项目任务。两者相比,后者因为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和效仿,因而更能培养学生构思、设计的能力,这不仅是“项目能力”的重中之重,更是职业院校毕业生求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与本科生、研究生相比,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学历层次上不占优势,如果学校能够在培养学生过硬的“项目能力”方面做出特色,则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抢得先机、拔得头筹。从这个意义上讲,强化学生“项目能力”的培养,堪称当前高职院校应对就业危机的治本之举。

    (作者系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