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行”:刚柔相济比一刀切灵活
北京市从去年奥运会后开始执行“五日制限行”。由于实施限行前未举行听证,这一长达半年的行政强制手段一直饱受争议。
虽然北京市有关部门的官员近日通过北京媒体再次表示:部分人所说的“五日制限行侵害了公民对机动车财产的使用权”实际上是对物权法的误读。但是,在一个法治社会中,公民对于全国性法律的理解是不是“误读”,究竟应当由谁作出最权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需要先搞清楚。
在其他国家,私车的限行只是作为一种可选择的经济手段,而不是行政强制手段。韩国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五日制”机动车出行规定:周一至周五期间,每天按车牌号码尾数来禁止一部分车辆进出韩国640余家政府机构和单位。实施后大大减少了公务用车数量,也促使公职人员更多地利用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
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首尔市政府又推行了一系列鼓励减少使用车辆的优惠措施,引导市民自觉减少使用车辆。优惠措施规定,如果车主在政府相关部门办理手续,选择每周固定的一天作为自己车辆的“禁行日”,并在车辆上贴上“星期X”的标志,车主便可享受减免5%的车辆税、减免10%至20%的公共停车场停车费等优惠。另外,这样的车辆在加油站加油时还可以享受优惠油价、出入市内隧道时支付的通行费也比别的车要低。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也是将车辆根据牌照尾号分为5组,从周一至周五限行。但是,圣地亚哥市政府规定,如果车主希望“无限制”行驶,可以多缴纳行驶许可费;如果车主愿意每周少开几天车,可以免除部分行驶许可费;如果车主决定从周一到周五都不开车,可以免交行驶许可费。
经济杠杆与强制手段相结合,比简单的一刀切要灵活。
“五日制限行”这种一刀切的强制行政手段对地方政府部门来说是执行起来最简单的,却不是效率最高、最得民心和最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