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赌从中东转到了中亚
“9·11事件”发生后,时任美国总统布什迅速作出出兵阿富汗的决定,没费太大力气就摧垮了塔利班政权,并扶植起亲美的卡尔扎伊政府。此后,美国便将战略重点转向伊拉克,由此形成两线作战的局面。
伊拉克战争已经历时6年。美国付出了4000多条生命和上万亿美元的沉重代价,换来的却是一片根本看不到明朗前景的混乱局面。具有讽刺意味和巨大否定性意义的是,美军至今根本不能在伊拉克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打击恐怖主义”更是既缺乏依据和逻辑——“为石油而战”才是真正有说服力的开战目的。
与此同时,作为恐怖分子的发源地与集散地,阿富汗却没有得到小布什政府的足够重视——不论是驻军数量还是财力投入都远远不能满足清剿基地组织和维护“民主政权”的需要。反而是盘踞在巴阿边境山区的塔利班残余势力和基地组织日益做大,不断制造袭击事件,甚至公然打劫美军运输车队,大有东山再起之势。
奥巴马早在竞选期间就明确要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问题作为对外战略方面的重中之重。他承诺,上任后要提出新的阿富汗战略。
据接近美国政府的知情人士透露,奥巴马政府上任前一周就开始召集幕僚,认真评估所有可能的阿富汗政策选项。一派观点主张,美国应继续加大对阿富汗的军事和民间投入。另一派则认为,阿富汗是“帝国坟墓”,没有一个大国能在这片土地上获得成功,因此美国应及早抽身。甚至还有人设想与塔利班进行谈判的可能性。现在,从政策出台的最终结果看,显然是主张全面介入的一派占了上风。
阿富汗历来是世界强权的角斗场。
英国战略学家麦金德曾将欧亚大陆喻为“世界岛”,而中亚是其“心脏地带”。
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在其《大棋局》一书中,把欧亚大陆视为一个地缘战略“大棋局”,而阿富汗正处在这个大棋局的中心。布热津斯基提出,美国作为不同于过去所有帝国的一种新型霸权国家,要想实现领导世界的企图,就要在欧亚大棋局中保持主动。
19世纪中期,英国和俄罗斯两大帝国角逐中亚。英国连续三次出兵阿富汗,揭开了这一地区近现代政治和军事争夺战的序幕,但结果都距其设定目标甚远,而且败得很惨。当时美国还是“新兴帝国”。直到二战前,美国从未触碰过中亚地区。
二战以后,美国在世界格局中全面取代英国,并一直希望把势力范围扩展到中亚。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美国立即加强对阿富汗各派抵抗力量的援助。苏联最终重蹈英国的覆辙,不仅灰头土脸地退出阿富汗,而且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受到重挫。
“9·11事件”当初给了美国名正言顺冲进阿富汗的理由,奥巴马如今的新战略则为美军在欧亚的心脏地带长期驻扎提供了依据。
从这项新战略的目标来看,奥巴马决心要在阿富汗赌上他的政治筹码。然而,世人皆知这将注定是一场旷日持久、风险极大的豪赌。
对美国来说,有伊拉克的前车之鉴,在阿富汗不能输,也输不起。
对于阿富汗周边国家来说,美国因素(尤其是军事力量)的长期存在和不断扩张,势必对该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动荡难测的深远影响。更有甚者,美国坐庄的这场博弈是不容人袖手旁观的——情愿不情愿,大家都得进场下手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