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1日
星期

《中国不高兴》之争:请用大脑,而不是肾上腺

本报记者 王磊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3-31    [打印] [关闭]
    一本书刚出版就被口水淹没了。《中国不高兴》一书的口语化写作,郭德纲相声般不着边际的“乱喷”架势,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全方位的大扫描,再加上“《中国可以说不》续篇”的商业噱头,本来算是严肃的政经类读物,一夜间在网络上仿佛成了街头小广告。“愤青”、“鹰派代言人”、“没头脑”、“极端民族主义”、“非理性”,一大摞帽子杂七杂八地飞来飞去。有人诧异:挺严肃的书,怎么弄成跟娱乐事件似的?

    这恐怕要怪罪一下华尔街。“中国人高储蓄率制造了金融危机”、“汇率操纵者应为危机负责”,这些话就像冷箭一样从华尔街飞出来,刺痛了善良人的心。这让人无法高兴。

    《中国不高兴》虽然结构略显凌乱——既有《2008西方的“天鹅绒”试探中国的“铁手套”》、《该由西方正视中国的“不高兴”了》、《警惕余世存式的知识精英主导一个国家的精神品质》、《“文艺腔”测不准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等警世之言,也有《美国不是纸老虎,是老黄瓜“刷绿漆”》、《不能任由美国绑架世界》、《历史会不幸地证明,奥巴马拯救不了美国》、《西方为什么不能改变生活方式》等惊世之语——但它的整体思路还是符合现实逻辑的。这一轮金融危机别名“火烧经济”——金融、保险、房地产是重灾区,这三个行业英文字头依次为F、I、RE,正好是英文的“火”(Fire)字。“火苗”最先从华尔街金融创新的“魔盒”中点燃,烧光了虚拟经济的账本,又烧向实体经济的账房,而且跨过大洋、大陆,“烧”向全世界。马克思早就指出,资本主义隔一阵就要发一回“金融狂想症”,就是不生产、光赚钱。这恐怕是对走向极端的“钱生钱经济”最经典的概括。

    历史永远不会终结。上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美式资本主义一度独领世界潮流。然而,失去了对立面的制衡和竞争,美国主导的“资本全球化”快速制造着全球范围的购买力两极分化,并迅速走向自身的反面。华尔街崩溃于金融衍生品的滥发,这也许是历史对人类金钱异化行为最严厉的惩罚。

    中国面对的现实是:资本在全球整合资源,把一切廉价要素整合进国际产业分工链条中:低端的提供资源、劳力,中高端的钻研技术、搞设计、建渠道,而最顶端是华尔街,负责“开赌场”、玩金融。地位由高到低,利润分成也一样,谁定的规矩,谁拿大头儿。越在产业链条高端,分到的蛋糕越大——这,就是所谓“秩序”和“规则”。去年以来,中国沿海加工企业的订单没了,中小企业倒闭,农民工下岗,一定程度上就是这种“接轨”所赐。正如黄纪苏先生所言:“咱们倒是完成‘接轨’了,人家那边却‘出轨’了。”这确实让人“不高兴”!

    柳传志回顾联想创业早期的“贸-工-技”和“技-工-贸”之争,曾比喻说:大家都要攀登珠峰,有从南坡上的,有从北坡上的,事实上有好多条路。以我个人的性格,我选择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略——给别人做代工,挣来钱,再搞自主品牌,走自己的道路。当然,从险峻之处直接突破技术瓶颈,直插峰顶的也是“好汉”。在柳传志眼里,中兴、华为就是这样的中国企业。他表达了自己的钦佩,但强调“历史条件不同”。

    异曲同工。过去30年,中国融入全球化浪潮,在经济上说白了就是从“苏联模式”切换到“英美模式”。如何给略显僵化的中国计划经济肌体加入市场的“活力因子”,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主要课题。目标都是“登顶”,不过选取的路线不同。

    今天,“华尔街的崩溃”说明“金钱异化的经济模式”同样会导致灾难。也许在《中国不高兴》所鄙视的“崇洋媚外”思想中,外部参照系的崩塌,必定意味着自我的崩溃。没有人带着,就不会走路了。中国人真是这样吗?

    这是“中国标准”、“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呼之欲出的时代。这么多年,我们似乎总是被“洋教条”忽悠,这些条条框框不是来自北方就是来自西方。我们承认那里面有宝贝,拿过来好好学习。但如果把其中的糟粕也当成宝贝,硬安到我们头上,不接受就被认为是不遵循“普世价值”,那不是迂腐可笑就是强权霸道,不足与谋。

    中国模式根植于中国文化和传统。实事求是、自强不息,是改革开放30年成功的动力源泉和精神力量。建立“中国标准”、探索“中国模式”、开创“中国道路”,这既是对中国人民自身利益负责,也是为世界人民的广大利益负责。有鉴于此,阅读这本饱受争议的《中国不高兴》时,应该先把嘴边的唾沫擦干净,再把书上的唾沫擦净,用大脑而不是肾上腺,认真地读一读,想一想。

    《中国不高兴——大时代、大目标及我们的内忧外患》

    宋晓军等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年3月出版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