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日
星期

读书无用:教育问题还是经济结构问题

陈方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4-01    [打印] [关闭]
    在经济相对活跃的重庆地区,上万农村高三应届考生拒绝了高考。这一事件被某些媒体解读为“读书无用论开始蔓延农村”。如果更精确地来表述的话,我们讨论的其实是“上大学是否有用”。在若干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招数里,“上大学当蓝领”近来成为一条很主流的出路。既然铁定了要做蓝领,还需要我们去上大学镀金吗?没上过大学也不见得没有传奇,比尔·盖茨半路退学,卡耐基没上过大学,不也都成了一代富豪?可如果卡耐基活在今天,他能获得当年那样的成功吗?教育这一关过不了,他根本进不了高层次的竞争,又如何出人头地?

    讨论来讨论去,上大学是否有用、是否值得?我们还是满脑混沌。在这一片混沌中,似乎也不仅仅是中国教育的问题,它和中国的经济结构还紧密相连。有识之士说了,中国经济发展在明显地走向“粗笨化”。这种产业结构失衡反映在劳动力需求结构上,就是知识型服务业岗位——基本上属于所谓“白领”岗位——需求相对不足,对蓝领型岗位却产生了旺盛的需求。如果产业结构那么渴求蓝领,即便你受过很好的高等教育,大部分人还是难逃当蓝领的出路,而做一个蓝领并不一定需要高昂的上大学投资,当真如此,这样的投资不要也罢。

    可我们真的能够放弃“知识改变命运”的感召吗?有谁又情愿做一辈子蓝领呢?在当下的中国,“‘黑爪子’干活挣钱‘白爪子’花”已经成为一线蓝领工人的真实写照(《中国青年报》3月30日)。这不比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制造业的顶峰阶段造就了对产业工人的大量需求。同时,由于“新政”以来工人的权利和福利都得到充分保障,一个人的工资就能养活一家。

    谁都不愿意永远当下层社会的打工仔,所以我们还必须依靠教育、依靠知识来改变命运。遗憾的是,这些年来,中国教育一直朝着不利于农村学生的方向发展变化。知名教育专家朱清时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农村孩子占整个大学生人数的比例只有17.7%,而上世纪60年代这个比例要高于70%,基本与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相符。现在的比例太低了,太不正常。”为何农村大学生的比例越来越低,过去是因为上大学后收益太低,现在除了收益风险过大,上学成本太高难以负担更是重要原因。

    从“读书无用论”的经济学视角来看,放弃这一高昂的教育投资或许没有错。但是我们必须往前看,经济障碍总有扫除的时候,最可怕的是,一旦“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成为一种文化障碍,社会整体前进的阻力恐怕会变得更大。

    薛涌在《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里指出,自1960年代以后,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开始走下坡路,那些高中毕业生能干的大多是服务业中的低端工作。经济平权已经为习惯了从事蓝领的家庭提供了上大学的保证,提供了他们阶层流动的可能性,但是这些劳动阶层缺乏对教育文化的认知,难以逾越的文化障碍使得这些阶层的后代还只能在麦当劳、沃尔玛里做售货员、清洁工等等。

    虽然说他国的历史我们不能简单比照,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借鉴历史镜像中的经验和教训。反观当下的中国,“读书无用论在农村蔓延”,即便我们难以厘清到底是经济结构还是教育问题的原因,即便目前中国需要众多不必靠大学来镀金的蓝领工人,但必须警惕的是,“读书无用论”一旦成为一种文化障碍,那这个社会贫富分化的局面除了某种制度不公平的原因外,又多了一层文化桎梏。消解这道文化桎梏,也许比消解制度不公更为困难。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