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魔友”:玩出速度 玩出花样
不!他们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魔方社的一群魔方爱好者。
3月最后一个周末的午后,二十几个“魔友”带着大包小包的各色魔方,来到他们的“老地方”——北航南门西侧的肯德基店。来到二楼,大家卸下书包,店里最长的桌子上随即摊满了各式各样的魔方,三阶、四阶、七阶、三面体、十二面体……场面蔚为壮观,接着他们或相互切磋起“魔技”,或展开PK——
十指攥着魔方,手下是条带状的计时器,刷拉拉一阵阵狂响,“啪”的一声,红黄橙绿蓝白,六种颜色的小方块迅速聚拢在各自平面上。“我30秒36!你多少?”“30秒11。不行,不行!再来一次!再来一次!”
每每此时,“哗哗”的魔方转动声在整个肯德基店里回荡,“楼下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楼上一群人在打麻将呢!”谭啸边转动魔方,边笑呵呵地说,每次聚会的高潮就是现场PK环节,“可以说是一场场不见刀光只见手指的较量”。
“魔友”们感慨一个个五颜六色的魔方像一块块魅力无穷的磁石把他们凝聚在一起,物理学院研一的李政是这个团体的最初发起人,他利用网络以及线下人际传播形成了如今的“魔友”圈子。每逢周末他们聚在一起,共探“魔技”:仅仅将手里的塑料方块颜色还原并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玩出速度,玩出花样,分享彼此的经验与感悟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圈子里有不少高手能在30秒内完成复原三阶魔方的六面,李政玩得最快的一次是13.58秒,而世界纪录是7.08秒。今年2月,他参加了在北京贵州大厦举行的魔方公开赛,成绩是27.77秒,名列北京赛区第41名。拿到这个名次,李政觉得挺丢人:“今年‘五一’还有比赛,希望取得好成绩。”
2007年,李政读大三,朋友在网上给他传了一段玩魔方的视频。“一个小姑娘看了魔方两眼,然后刷刷刷就拼好了。我就特别诧异,怎么能有人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还原一个魔方呢?我小时候玩过魔方,但是只能拼好一个面。这个视频相当刺激我。”
随后,他在地摊上买了一个魔方,在网上搜索拼魔方的教程,花了一个晚上,终于在午夜1点成功还原了这个魔方,这使他有了巨大的成就感。那天晚上他特别兴奋,反复将魔方打乱又还原,直到早晨6点才睡觉。
“那个魔方上面是喷漆的,很快被我玩掉色了,最后几乎变成了白色的塑料方块。我决定去淘宝买好点的,现在玩的都是网购的进口货。”李政笑着打开他的书包,三阶的、四阶的、五阶的、十二面体的……各式各样的魔方看得人眼花缭乱。“在这上面他投资有两千多了。”“魔友”王鑫晔说,李政最贵的魔方是七阶的,一个要480元,最便宜的普通三阶魔方也要50元。
李政冒出组建魔方社的想法是在2008年9月,当时新生刚入校,正是各个社团“百团大战”的时候,李政见到北航的魔术社桌前摆了一堆魔方来吸引新同学。“魔术和魔方不搭边,也用这个来招徕人气,我们玩魔方的人这么多,为什么不成立一个自己的社团呢?”李政琢磨着在校园里组建一个“魔方社”。从去年暑假发起至今,北航魔方社已经有了58名成员。
“如果你是鲁滨逊,流落到荒岛,只能带一件玩具,那你会带什么?”王超从前被问过这样一道题,他不假思索就回答:“肯定是魔方啦,魔方的魔力,足以让你打发数十年的时光。”
“魔友”们玩魔方常常一发不可收,吃饭玩,睡觉玩,坐车玩,“只要手里闲着就在转魔方。”他们常常随身带着魔方,坐在公交车或是地铁上,无聊时便拿出来舞动手指。此时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人们往往不自觉地停住脚步。“刚看一会儿,他们就让我们教。这让我们很惊讶,没想到对魔方感兴趣的人这么多。”
然而,也会遇到一些人觉得玩魔方是小孩子的游戏,“那种目光很不屑的人,他们并不了解魔方,魔方是一项手部极限运动,有非常高深的数学理论在里面,到现在都没有人能证明出一个任意打乱的魔方最少要多少步能还原出来。”
李政玩魔方最得意的经历,是在上学期的群论课上。“魔方转动的理论解释,叫做群论。我们有这么一门课,也是群论。期末的时候老师说谁能还原魔方,我给你90分以上。后来我演示了一下,老师很欣赏,最后给了我95分。”李政回忆起来颇为自豪。
每次魔方社聚会都是在北航南门外的肯德基,几十个人围着一张大桌子,常常引来肯德基的顾客和店员驻足围观,但往往看一段时间就支持不住了——不是体力不济,而是被眼前纷飞的手指弄得头昏脑胀。
年轻店员们闲下来时总会向他们讨教,“我们把肯德基的店员也教得差不多了。他们几乎人手一个,没事就转。”“魔友”唐棣笑着说,“店长有一次开玩笑说:‘下次员工开大会就比赛转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