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盛林:法学硕士要当“草莓王”
这些草莓是樊盛林的心血。2008年8月,28岁的樊盛林研究生毕业一年后,来到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径河街永丰大队,当起了村官。东西湖区位于武汉市的城郊接合部,原是个大型国有农场群,土地国有,农户只是承包经营,合同一年一签,每年每亩地只需交纳100多元的租用管理费。按理说,土地成本如此低廉,农户的生活应该还算富裕,可樊盛林却发现,大队里有很多农户生活十分清苦。
在走村串户聊天攀谈的过程中,樊盛林得知,永丰大队毗邻高科技园区,因此大队的工作已由原来的指导农业生产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拆迁、退地为主。大队农民原先种些菜薹、棉花,一亩地一年的收成只有千把元,许多人干脆荒了农田,等政府来征地,好拿些补偿款。
地荒了,农民不但穷了,而且无所事事。“我想帮队上的农户增收。”就是这么质朴的感情,促使她启动了“头脑风暴”的进程。
樊盛林开始摸索致富经。一次,樊盛林与3小队队长谌吉兵拉家常,东拉西扯就说到了草莓。樊盛林爱吃草莓,可总吃不尽兴,因为这种水果在武汉市场的售价颇高。好吃、市价高,那就种草莓吧!
谌吉兵种过7年草莓,可惜几年下来,收益总不好。樊盛林一头扎进村里的“农家书屋”,查阅相关书籍。将书上介绍的科学种植方法与谌吉兵说的方法一一对比,樊盛林发现,谌吉兵败在了很多细小的技术环节上。既然问题不是出在“土地”上,就总有改进的办法。樊盛林开始游说谌吉兵“再次出山”。
“我是学法律的,又从没种过地,起初,他根本不相信我。”刚开始,谌吉兵当这小丫头是在开玩笑,樊盛林不在乎,照样下载教学视频,翻看农科书籍,在图书室一泡就是半个月。谌吉兵看在眼里,终于相信——小丫头动了真格。他和樊盛林凑了7万元,合伙成立了草莓种植协会,开始鼓励农户入会合作。
大队每年3月与农户签订土地承包合同。樊盛林的“草莓计划”出炉已是9月,大队没有剩余土地出租,她只好与农户合作,签订二次承包合同——农民只出土地,协会保证他们的收益不少于以往。
“通过集约经营,每亩草莓3000元投入,10000元产出,分红时,大家可以领到比分散经营多得多的收益。”“网上有专业人士分析,武汉的草莓市场尚未达到饱和。”面对农户,樊盛林讲得头头是道,她甚至还在华中果品批发市场提前联系好销路。就这样,4户人家将信将疑地把25亩地交到她手上。可实际上,自从9月份草莓秧苗种下后,樊盛林就开始失眠,担心这“从书本上搬下来的东西”不能在黑土地结果。
去年11月,草莓花开,大家开始期盼。12月底,结出第一批果实。今年春节期间,草莓迎来了产销黄金期,亩产值翻番,资金回笼。草莓种植协会留下部分运作资金,其余收益全部分给入会的农户。眼见为实的收益让没入会的农户信服了,纷纷表示与协会合作的意向。
前不久,樊盛林领到了团省委发放的4万元“扬帆计划”创业扶持资金。她的计划是发展永丰大队自己的草莓品牌,带动更多人致富。去年12月22日,樊盛林还作为湖北省唯一一名大学生“村官”代表,走进中南海,在全国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