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3日
星期

为了明天的铭记

——献给为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而献身的革命先烈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4-03    [打印] [关闭]
    初春四月,又逢清明。

    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巍耸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镏金大字分外醒目。纪念碑下,系着鲜艳红领巾的少先队员肃立在“少年先锋岗”,守卫着13亿中国人民心中这座庄严而神圣的丰碑。

    和煦的阳光洒照广场,柔和的春风轻卷红旗。70多年前方志敏烈士“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的梦想,在今天的中国早已成为现实。

    为了这个梦想,多少人洒尽热血;为了这个现实,多少人慷慨赴难。在新中国诞辰60周年的清明,在这样一个追思怀远的时节,让我们永远铭记——

    铭记,以民族的名义

    今年清明前夕,一则在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现中国抗战将士遗骸的消息,牵动无数中国人的心。这些长眠异国他乡的抗战英烈,既有新四军将士,也有国民党官兵。他们在抗战中被日军俘虏,送到巴布亚新几内亚做劳工被迫害致死。

    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而英勇献身的烈士,无论是共产党人,还是国民党人,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外交部发言人郑重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抗战将士遗骸问题,将以隆重、庄严的方式予以纪念。

    这是一个民族的心声。从1840年起,这个民族就始终不渝为独立与解放而奋斗。今天的中华大地上,到处开满鲜艳的爱情之花、幸福之花、自由之花,而浇灌出这绚丽花朵的,正是160多年来一腔腔为民族、为人民奋斗和献身的热血——

    1841年,鸦片战争的硝烟中,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孤军无援的绝境下,决心死守阵地,与侵略者激战10小时之久后英勇牺牲;

    1895年,甲午风云中的邓世昌,率北洋水师致远舰勇猛杀敌,与日舰血战到最后一刻,血洒黄海;

    1900年,天津大沽口炮台,提督罗荣光率守军与义和团并肩抗击八国联军,最终壮烈殉国;

    1931年后,千万义勇军在全东北抗击日本侵略者,常常战至最后一弹、最后一人;

    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中,面对日军如林的弹雨,佟麟阁、赵登禹将军力战殉国……

    我们怎能忘记,白山黑水间,抗联将军杨靖宇在密林里为驱逐日寇不屈的身影!1940年2月23日,日军围了上来,呼喊着要杨靖宇投降,他毫无畏惧力战而死。敌人割下其头颅,又剖开遗体,发现他的胃里除了没消化掉的树皮、草根和棉絮,竟没有一粒粮食!杨靖宇用生命把自己的誓言镌刻在长白山上——“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热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

    我们怎能忘记,八路军高级指挥员、著名军事家左权为国捐躯的壮烈!1942年5月25日,这位威震敌后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在山西省辽县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朱德总司令写诗痛悼: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我们怎能忘记,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血溅沙场的忠烈!1940年5月,日军为控制长江水上交通线,调集15万精锐部队发起了枣宜会战。张将军率部力战不退,与敌搏杀,最后身中7弹。弥留之际,将军留下最后一句话:“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旋即拔佩剑自刎、以身殉国……

    英烈千万,忠魂浩荡。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这段祭文,成为绵亘60年共和国的国家记忆。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那么多的烈士公墓、纪念馆、纪念碑,因为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付出了那么惨重的代价!

    每年清明,兰州军区杭州干休所离休干部王培桂都要去扫墓。这位经过无数次战斗、身边倒下过无数战友而最终幸存下来的新四军战士说:“回想历史,有多少人为了民族、为了人民献出了生命。今天我们活着的人怎么能忘记他们?”

    让我们铭记吧——在中华民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1世纪的今天,让我们以民族的名义,在一座座烈士墓、纪念碑前深深地鞠躬!

    铭记,以真理的名义4月的井冈山,杜鹃花开如霞。

    每年的清明,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师黄仲芳都会早早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在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深深鞠躬。每个学期,他为参加培训的高级干部上的第一堂课,总是安排在这里,总是从一位红军师长的故事讲起——

    井冈山创建初期,从湖南讲武堂毕业的青年张子清毅然来到井冈山,在战火中成长为一名红军师长。一次激战中,张子清的脚踝骨被打断,和其他伤员被隐蔽到深山区。因为缺医少药,张子清伤势加重,左腿发炎,一直红肿到小腹。但他把分给他食用和洗伤口的盐全部给了别的伤员,牺牲时年仅28岁。1978年,研究党史的几位同志费尽周折在湖南找到他妻子时,她还在苦等着离开自己50多年的丈夫。望着眼前这位头发花白的红军遗孀,在场的所有人泣不成声。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军师长,如果活到今天是什么待遇?张子清把生的机会留给了他人,支撑他这样做的,就是他的理想信念。”黄仲芳的这堂课只有15分钟,却在一批又一批学员的心里产生强烈震撼。

    漫漫长夜,要穿越多少艰难险恶才能看得见燎原的火光?血雨征途,要拥有怎样强大的心灵才能义无反顾、前仆后继?正是有了为真理而献身、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和张子清一样的千千万万革命先烈,如春草不屈,用年轻的生命,铺下通向新中国的块块基石。

    一位红军领袖,被捕后,被搜遍全身,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这,让他的敌人深为惊叹!

    他,就是方志敏。

    被俘后的方志敏在狱中写下了光照千秋的《可爱的中国》、《清贫》。“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用生命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

    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他们高歌向前,从不畏惧血的恐吓与死的威胁——

    大革命时期,5万名共产党员中4万名遭到惨杀;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30万红军开始长征,到达陕北时仅剩下3万余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战死或被杀死2100万人;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牺牲26万人……

    兴国县,江西中南部的一个小县。苏区时期,全县仅23万人,参军参战的就达8万多人。革命战争年代,兴国县共有5万多名儿女为国捐躯,其中姓名可考的烈士达23179名,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烈士达12038名,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籍战士倒下……

    这是一片血染的红色山岩。当人的生命被残暴地推到悬崖边缘,一个又一个共产党人的声音,回荡在重庆歌乐山巅——

    “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

    “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

    “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

    清明前夕,前来祭奠英烈的人流如织。在渣滓洞刑讯室的门房前,人们默然伫立。一间间黑暗的牢房,陈列着一张张烈士的遗像。那一件件残暴的刑具,见识了共产党人的钢铁意志;那一个个青春的面孔,令人心痛、令人震撼,更令人深思:

    是什么力量,让人在酷刑下坚贞不屈?

    是什么力量,让人在黑暗的魔窟中生命飞扬?

    是什么力量,让人在黎明即将到来之际面对死亡,仍有那般的豪迈与镇定?

    “这些烈士们都不是没有生活出路,不是没有过好日子的条件,但为了理想和信仰,为了国家和民族,他们甘愿奉献青春和热血。”一位山西干部在留言簿上写道。

    正是对信仰的忠诚和对真理的执著,这群被囚禁的共产党人,才有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力量。

    那是何等的力量——

    江竹筠烈士面对酷刑拷打、竹签钉指,发出铮铮誓言:“竹签是竹子做的,共产党人的意志是钢的!”

    陈然烈士就义前,直面刽子手,高喊:“从正面朝我开枪!”

    1949年11月27日,当新中国的曙光已跃出东方,300多名革命者在这里恨饮枪弹、壮烈捐躯,他们没有看到一个伟大时代的最终来临。

    让我们铭记吧——在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60华诞的今天,让我们以真理的名义,在一座座烈士墓、纪念碑前静静垂首!

    铭记,以未来的名义

    94年前的寒冬,年仅30岁的陈天华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投海自尽。这位愤写血书抗议俄国侵占东北三省的拒俄义勇队烈士在《绝命书》中鼓励人们“去绝非行,共讲爱国”,期待着在他身后能站起一个不受帝国主义侵略、没有封建统治的民主共和国。

    6年后的1911年,求民主、求富强,建立一个美好中国的理想,又让广州黄花岗72烈士勇毅起事、舍生取义。

    在土地革命时期,在八年抗战的硝烟中,在解放战争的烈火里……在中国土地上发生的那一幕幕壮烈的牺牲,那一张张倒下的青春脸庞,都因为有一个对未来中国的美好憧憬而显得从容、慷慨。

    美好的未来,可爱的祖国——每一位英烈珍藏于心的精神之火,让他们奔涌的血液沸腾!

    清明前夕,我们见到了方志敏烈士的长孙方华清。44岁的方华清说:“70多年前,方志敏在敌人的牢狱中面临死亡的威胁时,仍然坚信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创造建设一个美好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经济建设方面的巨大成就,足以证明方志敏对新中国憧憬的正确,他所盼望的新中国能达到的目标,现在基本上都实现了!”

    曾经担任过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长的毛秉华老人,1989年离休后长期担任井冈山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近20年来,老人坚持义务宣讲井冈山精神,平均每年讲课300多场。他讲得最多的,是这样一段故事——

    “当年为了井冈山这面红旗,牺牲了48000多人,刻在纪念碑上的只有15744人,许多烈士连名字都没有留下。老红军李聚奎上将,多年一直想给他的入党介绍人、在一次战斗中牺牲在他怀里的贺国中团长建个墓,但一直没有找到贺国中的照片。我听了很难过,决定帮老将军完成这个愿望。”

    1989年冬,毛秉华来到贺国中烈士的家乡湖南,四处走访,在一个小村庄找到了烈士当年牺牲时还不满周岁的儿子。烈士的儿子从墙缝里取出一个木盒,打开油布,拿出一张早已褪色的父亲的照片。

    “我赶紧跑回北京去找李聚奎上将。当时李老年近九旬,已经住进了医院。他拿着烈士照片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老将军问我,烈士有没有后代?我告诉他,烈士的儿子是退休工人,孙子是煤矿的劳动模范,曾孙是三好学生。老将军听着听着,哭了起来,激动地喊了一句‘后继有人!’这些老将军、老党员、老革命,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先辈的遗志能代代相传……”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对烈士最好的纪念,就是把历史的接力棒接在手中、传递下去。

    今年清明节前,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收到了烈士陶家其后人寄来的信。陶家其烈士80岁的大儿子和67岁的小儿子共同写道:由于他们年纪已大,以后不一定每年都能到雨花台祭奠父亲,他们希望借着今年清明祭奠父亲的时机来完成“交班”的任务,就是在清明节这天,对着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向后人讲述一下父亲光荣的革命历史,嘱咐后人每年都要到父亲的坟上看一看,将父亲的光荣传统继承下去,为党、为国家多做贡献。

    这封言语平实的信件感动了很多人。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负责人冯健说,老人朴实的想法正是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那就是烈士精神需要代代相传。唯有这样,人民英雄和烈士们才能安息。

    一切可以黯去,无数革命先烈的英灵与日月同辉;

    一切可以逝去,中国人民富国强民的事业代代传承;

    一切可以老去,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崇高信仰奕奕青春!

    让英烈安息,让我们铭记!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站上新的历史起点的今天,让我们以未来的名义,从烈士缔造的丰碑前重新出发,迈步远征!

    (参与采写记者孙承斌、张严平、邬焕庆、邱红杰、张琴、徐机玲、蔡玉高、孙晓胜、李江涛、周伟、陈春园、周科、邹大鹏、宋振远)

    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