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访专业户的精神问题值得社会反思
根据笔者有限的经历,上访者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一、诉求事实清楚,合法有效,有关部门不予支持,有枉法之嫌。
二、诉求事实清楚,合情合理,但按照当时法律法规,只能给他有限的救济。例如一位老妇曾在火车上被掉下来的铁板砸伤,但根据有利于铁路部门的规定,确实只能获赔较少的钱。
三、诉求事实清楚,合情合理也多少合法,但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或机会渺茫,如涉及地方政府的征地、拆迁争议。
四、诉求事实清楚,当事人的愿望可以理解,但不合法的。如上世纪90年代初,不少银行违法高息揽储后被国家叫停,一位老者因此反复要求银行按照许诺的高息来支付,“咋能不算数呢”。
五、诉求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充分。
就笔者所感,上述的后四类案件占了绝大多数。此类案件的上访者,大多不是存心捣乱,也相当令人同情。但明眼人不难看出,他们的要求获得支持的可能性极低。有关部门没有给予其所期望的救济,也未必就是黑暗腐败所致。甚至从小百姓的角度,说句有些残酷但务实的话,即使上访事项确实涉及一些黑暗或腐败,可在现实的环境约束下,如本身不是已经被逼得无法生活下去,出来上访也未必是一件成本小于收益的事情。那些申冤者历经艰辛拨云见日的故事固然令人动容唏嘘,但其本身何尝不是上访者超人的坚韧和有良知官员无畏的坚持碰巧凑到了一起才发生的?如果上访不是一次苦尽甘来的奥德赛之旅,而是一场徒劳无功的西西弗斯推巨石的活动的话,普通人的神经确是不堪其重(尽管如评论家鄢烈山所言,这些人坚持上访,有助于社会法治进步,但事实上,真能支持这种上访的,也只有鄢说的“偏执”了)。
我想,至少99%的上访者在一开始都是没精神病的,但如果一个人长期在看不见光亮的心理隧道中摸索,在希望失望的心理峰谷中反复跌宕,在一次次上访中不断向人重复诉说自己的不幸,显然很容易形成一种祥林嫂那样不断自我强制、自我暗示、自我锁定的心理。的确,这不是他们的过错,但这会令他们的心神受到损害,并外在地表现为不听人劝、认死理、戒心重等状况。笔者无专业知识,不能说这是否就是病态心理,但以我的经历,已经成了“老专业户”的上访者,往往不像大家想像得那样基本上处于神清智明,多多少少有些心理障碍。
而在此提出这个事实,也绝非是鼓吹和宽容随意收容和拦截上访者。笔者认为,在保证公民合法权利的前提下,必要的收治应该是由公安、医学、民政等多个部门严格把关才能做的事情,且由于可能会涉及宣告当事人不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必要,还应该加入法院审查的程序。否则,公民的个人权利和自由必然受到损害。
通观孙东东当时的发言,他是从法医学的角度谈了自己的一项判断(其客观与否当然可以争论),同时提到“卫生系统和民政系统的精神病院是不能收强制治疗的病人的”。社会学家于建嵘说孙的话会“使很多人被抓到牢里去了”,显然高估了孙的能量。当“老上访专业户”这个不幸的人群不断出现时,我们应该深入思考为什么社会上会出现这么多上访者,又为什么上访会上访出精神问题。这比让孙东东道歉,或者叫嚣要北大开除孙东东更重要。要知道,网络中的群情激愤往往可能掩盖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