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按民意办了件大事
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不久前介绍,这次民意调查不仅进行了随机电话访问,访问对象是年龄段为18~70岁的北京市一年以上常住人口,包括有车和无车的群体,还在北京市主要市区、街道、停车场等地点,对上千名驾驶司机进行了面对面的调查。
“老百姓的事情开始老百姓说了算了。”一些网友用自己的切身感受表达对限行的看法。来自北京的腾讯网网友“上网知大事”说:“一次登上北京香山主峰俯览北京城时,我吓坏了——自己生活的城市被浓浓的黄色气体笼罩着,我突然觉得走在北京大街上会不知不觉地被尾气夺去不少阳寿。我支持限行,我希望北京少些尾气,多些健康。”
一位网易网友说:“听到电台里在聊北京限行意见调查时,我还专门给电台打了电话表示支持。我也开车,觉得限行会不方便,但我宁愿顺畅一天,也不愿没完没了地堵两天。”
也有不少网友反对限行。“我刚买了车,这下可好,等于买了半个,一会儿能开,一会儿不能开。我冤不冤呐?”(腾讯网北京网友“凑个热闹”)
查看关于北京限行新闻后的跟帖留言,很容易发现显示的IP地址大多来自北京市,原因很简单,所有人都会更多地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有人认为,正因为如此,我们应广泛征求民意,让老百姓自己的事情自己说了算,使得公共政策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北京是否限行,就得生活在北京的人说了算,要是多数人不同意,就纯属瞎折腾,折腾一段时间还得换回来。老百姓跟着麻烦不说,也显得领导决策没水平。”(新浪网网友)
一位新华网网友说:“多听听大家的声音是种决策智慧,想想看,一千个人当中要有十分之一的好建议,那对改进政策得有多大帮助呀?大家是政策的亲身感受者,就是发些牢骚也是实际反馈,也对下一步调整政策有参考价值。”
比如,新的限行政策就有这么一个变化:将尾号轮换周期从一个月改为13周。这一变化的根据是,民意调查中公众对于号码轮换制有22.9%的受访者不赞成,不赞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轮号频繁,容易忘记停驶日”。
对此,有人评论说,民意推动政府决策,对我们这个转型社会来说,有着里程碑意义。
当然,民意也有脆弱的一面。有人就说,对一万名市民进行随机调查是民意,随便找几十个人问问也叫民意,民意获取的科学性值得关注,更何况当下还有不少人打着民意的幌子,走“关门调查决策”的路子。
本报社调中心不久前的一项全国调查发现,对于各种民调结果,43.8%的人相信,26.8%的人不太相信,还有29.5%的人表示不好说,要看是哪里做的调查。
当我们对没有悬念的听证会开始失望的时候,用民调推动决策也许是一个好办法,能鼓励大家说真话,让决策更切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是整个社会的进步,不过有个前提——民意调查要是科学的、真实可信的,并且决策者对民意是充分尊重的。当然,我们还期望基于真实民意的决策机制能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