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9日
星期
记者手记

放学后的好去处

本报记者 闵捷 通讯员 王子刚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4-09    [打印] [关闭]
    “青少年空间”是立足于社区、为青少年提供综合服务的非营利性活动场所。它为青少年及家长提供游戏娱乐、兴趣培养、拓展训练、社会实践、网络体验、成长辅导、家庭交流等活动项目。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青少年空间”在香港取得很大成功,成为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典范。2007年,中国青少年宫协会与香港青年协会签署协议,把“青少年空间”引进内地,在杭州、武汉、成都三个城市试点。2008年7月,成都的4个“青少年空间”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

    从4个青少年空间的选点上,可以看出团成都市委对此次试点的期待。在中心城区用地极度紧张的条件下,武侯区启用了社区内的闲置场所,锦江区把“青少年空间”建在图书馆,是共用共享的典范。处在城乡接合部的双流县和温江区,则试图探索城市化进程中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有效途径。团成都市委区县部部长穆咏涛说,这与国家确立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精神是一致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到一年,“青少年空间”的魅力就得到展现。

    彭浩然是成都玉林小学六年级1班的学生,也是武侯区“青少年空间”的常客。每周二和周五,学校下午3时40分就放学,爸爸妈妈还没下班。以往,彭浩然一个人在家无聊,只好到同学家写作业,或者到外面打篮球。去年11月,同学向他推荐了一个“很好玩的地方”——学校旁边农贸市场3楼的武侯区“青少年空间”,这里的团队游戏、拓展训练、上网冲浪、图书馆等都是免费的,是放学后的好去处。

    从那以后,彭浩然放学后的时间过得有滋有味。在“青少年空间”,他不仅玩得开心,劳动起来积极性也很高。原来,“青少年空间”的会员实行积分制管理,通过参加扫地、擦桌子这样的义务劳动赚取积分,然后参加更精彩的活动。比如花两个积分借一本书,5个积分可以换来半个小时的上网冲浪时间。

    和彭浩然的爸爸妈妈一样,许多家长喜欢上了“青少年空间”这个新鲜事物。截至目前,武侯区“青少年空间”已有来自周边20多所学校的1000多名注册会员。

    记者注意到,在成都,另外3个“青少年空间”也吸引了数以千计的会员,在周边小有名气。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