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9日
星期

“强强联合”为何屡不成功

■林蔚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4-09    [打印] [关闭]

    十五个MBA一锅粥

    黄克峰读MBA的那所大学,每年有赛龙舟的传统。不过读周末班的MBA大多是公司里年轻有为的生力军,很少跟大学生们掺和到一块儿。加上管理学院向来财大气粗,所以每年都是自家浩浩荡荡地开车去市水上运动培训基地玩。在那里,每个小分队都有专职教练做培训。第一天先自由练习,次日再初赛、复赛、决赛一场场比下来,相当专业。

    所以,后来收到全校友谊赛邀请书的时候,黄克峰们都觉得让他们这些受过专业培训的跟大学生对抗,有点胜之不武。不过比赛还是要参加的,黄克峰们想象着自己雄赳赳气昂昂地一马当先,岸上美女啦啦队尖叫“MBA哥哥加油”,多风光啊。

    组队很顺利,各个小分队里最身强力壮的男生出列,再加上个击鼓的女生点缀一下,15人的“MBA顺风队”就成立了。

    更让队员们高兴的是,为了庆祝建校××周年,学校这回很豪爽地把比赛场地定在了水上运动培训基地。天时地利人和,“顺风队”觉得简直是要把胜利塞到他们手上了,“熟门熟路,根本就是我们的主场嘛!”

    大部队开到了培训基地。聚餐的时候,黄克峰和队长李博闲逛着视察对手的状况:“哎呀,都是些乳臭未干的孩子。”虽然比大学生们也大不了几岁,但学生族在社会人眼里还是稚气得很。一桌人说笑:“你看看那几个,瘦了吧唧的,有力气划吗?”“看来学业还是繁重啊,个个豆芽菜似的,风一吹都要晃几下吧。”“哪像我们队长啊,腹肌一块一块的,健身房里练的。”如此褒贬一番,“顺风队”更加觉得胜券在握了,“这样都不赢的话,我们以后都别在道儿上混了,哈哈。”

    第二天是自由练习。跟以往一样,每个小分队都配了个教练来给大家做指点。“顺风队”对程序已经很熟悉了,免了教练的口头指导,直接上船开练。

    击鼓开练没两分钟,“停——!”大家一转头,苏沛指着鼓手:“晓琦,你的鼓点和口号都不对。”晓琦一脸困惑:“我又不是头一次当鼓手啊,一直这么喊的。”苏沛摇摇头:“不对,你是‘一——二!’‘一——二!’的,应该是‘一、二!’‘一、二!’这样才有力度。”晓琦不以为然地撇撇嘴:“好吧,再试一下。”

    “一、二!”“一、二!”新口号还没试多久,又有人叫停了。“不行不行,等一下。”这回是前排几个队员嚷嚷:“大家划桨的动作不齐,桨都打一块了。”后排的不认这个责任:“哪是我们动作慢,我们几个动作都很一致啊,是你们太快了。”前排一看责任又推过来了,当然不接手:“我们这里也是一致的,是你们太慢了。”几个人争论到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晓琦的声音太弱,传到后面就听不清了。这回晓琦不干了,翻着白眼说:“你们自己没配合好倒赖我啊,以前我们队得冠军的时候也是我喊的呢。”

    眼见着再争下去都要黑脸了,黄克峰赶紧出来打圆场:“这样吧,我们跟着晓琦一起喊,动作就比较容易一致了。”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果然龙舟前进的速度快了许多。

    但练了不到两个回合,分歧又出来了。苏沛等几个人都认为目前的龙舟速度不够快。“慢了,感觉我们去年拿季军都比现在快。”苏沛他们觉得还是有人的速度力度都没跟上。黄克峰不这样看:“我觉得最有力气的几个队员应该在船尾坐镇,这样划起来速度快。我们以前就是这样的。”这个意见也有不少赞成票。

    换了几个身高马大的队员在后面,没练多久,又有人发表不同意见:“这不对,我们那时候是力气大的坐在船头,这样前进的力度大,速度才快。”再把后面一拨人换到前面,练了两圈,效果还是没有让大家满意。

    大家七嘴八舌,谁都觉得自己的见解正确,应该执行自己的方案。眼见着太阳快落山了,还没有个最终方案让大家信服。李博好容易压住各抒己见的众人:“我们问教练吧。”

    大家这才想起来,船上还有个教练跟着呢。可教练不知道是被吵晕了头,还是没力气跟这帮MBA说话,闷闷地说:“你们说的都对,都行,只要动作齐,用力划就好了。”

    总算安静地练了两三个来回,“就照这个速度力度,不错”。

    晚上聚餐,看着学生队员们一脸疲惫的样子,苏沛说:“咱们这些老队员都要练这么久呢,那些学生估计今天就打水战了。”黄克峰说:“我问了几个人,都说头一次到这儿来,平时比赛都在大学城那边的河里。”大家都笑起来:“那条河还能赛龙舟啊,并排放几艘龙舟就可以直接当桥过河了吧!”

    翌日一早各队集合,“顺风队”还是雄赳赳气昂昂的,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

    “啪!”发令枪一响,“一、二!”“加油!”欢呼声加油声响彻两岸。“顺风队”没喊两声就傻了,没出十来米,嗖嗖,两边已经好几条小船过去了。小组赛,他们就输了。

    上了岸,MBA们恹恹地靠在栏杆上看别的队欢天喜地,还是无法接受小组赛都没出线的现实。怎么会呢,我们都是老队员了啊,都有经验啊。

    半晌,苏沛先发言:“嗯,我们一到比赛就求胜心切,太急,把动作力度一致给忘了。”黄克峰分析:“我们磨合的时间还是太短了点儿,大家都觉得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配合不好。”也有人说:“我们太轻敌了,学生们身强力壮着呢,平时又老在一块儿,练习的机会比我们多啊。”

    到底是读MBA的,分析起来头头是道。不过,结果确实是输了。

    四个孙猴子取不来真经

    陈淳和马克都是M公司里的红人。陈淳还在读研的时候就已经跟着老板干,年纪虽轻,在这家IT产品代加工厂却也是老资格员工了。公司上下都知道陈淳业务知识扎实、办事沉稳,再紧迫的任务也能够合理规划并及时完成。马克是公司前两年新招进来的海归高材生,大家夸他“喝过洋墨水的人到底不一样”,思维天马行空,鬼点子多,再难解决的问题到他手里常常三两下就搞定了。老板觉得这两人就像左膀右臂,什么事情交给他们去办,不用太多过问,就会有令人满意的成果出来,省心得很。

    前两个月,公司一个大客户新产品的试投片碰到了问题,影响到了几百万美元订单的及时出货。“IT产品生命周期短、价格竞争激烈,新产品早一天或晚一天上市,所获得的市场和效益是截然不同的。”陈淳说。技术问题迟迟没解决,老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如今经济大环境不景气,订单减少已经是家常便饭,手上这个大单可绝对不能丢啊。情急之下,老板灵机一动,把陈淳和马克从各自小组揪出来:“别的事情你们都不用管了,强强联手,在最短时间内解决试投片的技术问题!”

    其他员工见这两“强人”组了一支“特攻队”,都放下心来:这回的难题,也就他们俩才能啃得下。

    然而“特攻队”从组建开始,就争执不休。

    陈淳认为,问题原因在于产品本身的设计有缺陷,要想根本解决,必须重新在设计上做改动。但根据陈淳的预计,改动需要较长的时间,可能勉强能赶上客户要求的出货时间。马克则认为,陈淳的方案时间上太紧张,如果在工艺生产的时候做一些优化处理,再通过加强生产线的管控,也基本上可以达到产品出厂的品质要求,而且时间上会宽裕很多。

    两个人平时在各自的小组里都是老大,属于决策方。“平时做项目或者有棘手问题的时候,我一般会先组织大家讨论,最终由我敲定一个解决方案,然后把各项工作分配下去就好了。”陈淳说。老大做了决策,底下有一拨各司其职的人积极跑动。有的负责部门间沟通交流,对资源进行调配;有的负责生产线上的具体实施操作;有的负责数据的整理分析统合;还有人是负责会议报告的。“发挥大家的专长,可以及时高效地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但陈淳现在总结出的经验,当时并没有用到“特攻队”里。两个“老大”碰到一块儿,都是对自己的技术能力极其自信的,又是习惯了说了算的人,所以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平日里开会讨论,原本是让大家对这两个方案发表意见,提想法创意,但争论到最后,每每都变成陈淳和马克的单挑,每个技术问题都能争论很久,谁也不服谁。底下干活的人见状,觉得投票给哪一方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干脆把嘴巴闭上,安静等待结果。而且上面都没拿出确定的方案来,他们更不知道该按哪个方法去分析统合数据,给客户的报告该如何下手。

    客户已经急得不行了,三天两头来电话问进展。结果,今天若是陈淳汇报情况,陈淳就说他的设计改动论,明天换做马克,又变成工艺优化论。客户起初还有些耐心,到后来听得头大,直接把电话打到老板那里:“拖到现在都没有确定的意见,这订单你们是不是不要了!”老板气得双脚跳,这边赶紧堆出笑脸好说歹说安抚住客户,那边马上把两个“强人”叫到跟前狠批了一通,“三天内必须拿出方案来!”

    大老板施了压,这两个“强人”才肯把各自的坚持都收敛了一些。“特攻队”开会,两个人勉勉强强互相妥协,总算拿了个方案出来。

    但执行的时候又遇到同样的问题。两个人都忍不住在实施中加入自己的想法,搞得底下负责具体干活的人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等到试投片问题解决,整个项目的进度已经严重延后。客户最终失去信心,直接把订单交给了M公司的竞争对手。

    “特攻队”一役,令陈淳和马克在公司的光辉形象打了折扣。好在老板知道这两个人毕竟是业务高手,公司很多技术问题还得靠他们的团队,而且这个攻关他们做得也辛苦,所以不好多加指责,敷衍着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就算了。

    不过从此之后,老板再也没让陈淳和马克合作处理问题了。“四个孙猴子取不了真经!”这是老板得出的经验教训。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