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0日
星期
冰点时评

不要把医改和经济改革捆绑

刘健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4-10    [打印] [关闭]
    真佩服邓小平老人家的智慧——“不争论”。往往,越是当时觉得不争出个你长我短就简直国将不国的议题,待时过境迁之后回头看,就越是扯淡。近两年关于医改方案的争论,大约可归为此类。

    因为众多卷入争论的名人,自始感兴趣的根本就不是医疗卫生事业究竟应该怎么办才好,而只是为了三个字的是非:“市场化”。一大批对医疗服务行业完全不了解、也不打算了解的人,借医改这个由头儿,在陌生的舞台上打了个不可开交,非得让政府主导的“英国道路”和市场主导的“美国道路”一争高下。一直到近日新医改方案出台,还有人拿放大镜死抠文件字眼儿,查看“市场化因素”少了还是多了。

    我国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完成,经济领域中政府管得过多、过死的老毛病远未根除,国企在某些领域里的事实垄断导致竞争不足、效率低下。同时,政府应当承担的一些社会公共事务又没有充分承担起来,反而把责任交给了市场去安排,“教育产业化”、“医疗市场化”就是典型表现——把学校和医院都当成了事实上自负盈亏的企业,让它们自己养活自己,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

    别的不说,已有的人类社会实践至少已经证明,医疗卫生产业与一般竞争性产业有一点很不相同:别的产业在市场调节下,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会逐渐降低到一个均衡水平;但是医疗产业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看病却反而可能越来越贵。你去买一件衣服,你所掌握的衣服好坏贵贱信息和商场营业员掌握的,并没有太多不同,也就不可能买得太贵——太贵了,你还可以不买。但你生了病该怎么治,吃什么药合适,就只能完全听医生的,并且有病不能不治。如果医院像一般企业那样完全以赚钱为目的,不管有多少家互相竞争,市场都永远操纵在“卖方”手里。就是说,在这个行业,某种程度上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

    本来,经济领域的病主要是政府造成的,就由市场来治;教育、医疗领域的病主要是市场造成的,就由政府来治。但是不行!专家们一定要往死角里面逼你:要么承认“市场万能”,要么就“市场万万不能”,只准一个方子,你选!

    令人称奇的是,在这场争论中,最活跃的不是医生,不是患者,不是药商,不是直接相关的其他七七八八行业的人员,而是经济学家们的身影。关心则乱。为了“市场化”三个字,他们中许多人把医改和经济改革的大方向完全捆绑了起来,赞成医改市场化就是拥护市场经济,就是拥护改革开放;反对医改市场化就是怀念计划经济,就是反对改革开放。有人甚至曾把批评医改市场化的声音当成“反对市场化改革的一股逆流”,要报警,要“捍卫”啥的,用词无比其大。有的著名学者咬死一条:“市场从不失灵!”同行中只要有一丁点承认例外存在的意向,就指责其“从自由主义立场上后退”。

    全世界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医疗卫生服务都没有市场化,为什么到了中国,就必须把经济体制和医疗卫生体制死捆一块儿,非此即彼呢?捆绑的结果,肯定事与愿违:因为对某些经济学家坚持医改市场化方向的意见持怀疑态度,民众可能捎带着连他们关于经济改革市场化的意见也怀疑起来。这不是自己给自己裹乱么?

    经济改革要打破垄断,要减少审批,要明晰产权,有什么问题去解决什么问题就是。医疗改革要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要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也有什么问题去解决什么问题就是。有一事议一事,有啥病开啥药,别动不动就扯到意识形态上去,把局部问题放大为全局问题,把手段、技术问题夸张为方向、路线问题。闹笑话倒在其次,关键是为改革平添障碍——不仅仅医改如此。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