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兼施”织牢农村卫生服务“网底”
新公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有关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系列表述,颇为令人瞩目。专家表示,这些数字表明,政府将从设备、人才等方面“软硬兼施”,织牢农村卫生服务这张“网底”。
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禄生说,目前我国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庭冷落,主要是因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差,医疗技术水平低,人民群众看病不放心,所以跑更远的路,花更多的钱,也要去大医院看病,而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从改善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着手。
新医改方案提出,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要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的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
“这必将全面普遍地改善县级医院的设施条件,为普遍提高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供保证。”王禄生说,新医改方案提出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这样可以根据每个医院的房屋、设备和配套设施现状,按填平补齐原则对每个医院尚未达到标准的设施进行建设,按每个医院实际建设内容安排投资,既可以实现每个医院设施的功能完整,又可以避免各医院平均投资造成投资不足或过剩。
“值得重视的是,要根据当地服务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医院建设规模,正确把握工程建设标准和适宜的设备配备。”他说。
相对于基础设施的“硬”建设,此次新医改方案更加关注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在农村适用卫生人才的培养、毕业后教育和在岗培训以及鼓励优秀人才服务农村基层等方面均提出了具体的举措。
为了在农村地区培养适用的卫生人才,方案提出“调整高等医学教育结构和规模”“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社区的高等医学本专科教育”“采取定向免费培养等多种方式,为贫困地区农村培养实用的医疗卫生人才”。
同时,新医改方案提出要“用三年时间,分别为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培训医疗卫生人员36万人次、16万人次和137万人次”。
“新医改方案提出的这一系列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措施,必将会逐步改变农村卫生人才不合理的状况。”王禄生说,这一为期三年的培训计划也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大多数乡村卫生人员长期被排除在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范围之外、业务水平难以提高的问题。
为了鼓励优秀人才服务农村基层,新医改方案还提出,要“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制度”和“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采取到城市大医院进修、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方式,提高县级医院医生水平”。
“到农村基层工作优惠政策的实施,将增强基层岗位的吸引力,真正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农村基层服务。”王禄生说。
但他同时认为,除了应以不低于当地农村公务员或教师平均收入水平来保证基层卫生人员的收入外,还应逐步解决乡村卫生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由中央、地方和个人各投入一部分资金,帮助他们建立养老和医疗保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彻底解决农村地区高素质卫生人才引进困难和基层骨干卫生人员流失等一系列问题,促进基层农村卫生人员队伍的稳定。
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