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婚姻的马拉松断送
一首老歌,一厢情愿,感人而幽怨。那些看遍风景的人,还有多少可能回归旧地?漫长的情感纠葛中,是不是等待就能让旧爱回首?
葛优很好地演绎了一个等待爱人回归的故事。在冯小刚的新年贺岁片里,葛优是傻有钱的钻石王老五,那类被人钓的“金龟婿”,征婚求得意中人,非诚勿扰。应者如云,偏偏他相中的漂亮空姐舒淇不买账。被性感的个性空姐弄得五迷三道的葛优,誓等美人回心转意;视而不见心有所属的舒淇,也在对有妇之夫的苦苦等候中难以自拔、执迷不悟。
冯氏喜剧的特点决定了这一场爱情马拉松的圆满结局,游历了异国他乡的迷人景色之后,钻石王老五抱得美人归。恰好应了很多人都听过的一句话:再聪明的女人也有糊涂的时候。只要有人一心一意守候,经得起等待,总会修成正果。
一些时候,等待,确实是一种能力。我们曾经听说过多少这样的故事呢?在过去岁月里,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鸿雁传书,只言片语,就能交付一生的幸福。多少爱情故事给我们创造了这样的幸福,《云水谣》里最感动人心的那句话不就是:我在等秋水吗?
这是让我们向往的爱情,并且,在过去和现在,都同样打动人心。因为稀缺,因为纯粹,因为不计代价。但当我们等到一个人之后,作为一种能力,等待突然就会变得力量有限。像守株待兔一样,那些原地等候爱能长久的人,成功的几率实在太小。
爱情以等待完美落幕,宣告着婚姻这场马拉松赛的开始。与真正的马拉松比赛不同,婚姻马拉松赛的选手,是以夫妻而非个人为单位。两个人必须携手共进,一起奔向终点。一旦有人掉队,最终的结果就是输掉比赛解体婚姻。
婚姻的成功在于不断地提高对方。大约可以算经典名言。这种提高,需要两个人共同努力。
而在婚姻这场马拉松赛中,一厢情愿待在起点,建设稳定大后方的,多半是女人。这也算是社会的教
化,所谓“相夫教子”、“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一个成功的女人”之类。这样,男人就可以轻装出发了。向前跑第一步、第二步时,他可能还微笑地回首,和你讲路边的风景,说一说快乐辛苦。但当他跑到第十步、第一百步之时,他就是想和你说些什么,怕也够不着了。而恐怕此时,他想要共赏风景和诉说冷暖的愿望,是针对身边不远处的同行者,而非遥远的你。
你可以要求男人有良心,有责任,但千万别指望仅仅凭着良心和责任,就能带给你婚姻幸福。婚姻中,你们永远是合作伙伴,是平等对话者,是才干智识相当的“选手”。掉队了,就会被落下,这遗弃——电视剧里多的是这类很没新意的故事:两个人在同一个车间里当工人,然后相爱结婚,女人一门心思希冀男人上进,省吃俭用供他读大学。结果,要么是男人爱上了自己的大学女同学,要么是功成名就之后,开始嫌弃糟糠之妻。说白了,就是现代版的陈世美不断上演。
除了见异思迁和喜新厌旧的人性缺陷之外,婚姻中的男女能够一直站在相同或者相似的层面,是关系能够得以持久维系的根本。婚姻中,没有人喜欢对方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从婚姻一开始,就要求两个人一起成长,在心性、学识、才干、能力等等诸多方面,保持长久的匹配。
不错,婚姻离不开柴米油盐,但倘若一个女人的能力只限于照应这些家务琐事的话,那不如直接找保姆。何况,对保姆还能说一不二,想换就换呢。两性的需求,绝不是衣食无虞那般简单。
当然,现代社会给了女人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也让她们在婚姻关系中由弱变强,掌握“弃之如敝屣”的主动权。有趣的倒是一点,男版的“陈世美”通常遭人唾骂,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女版的“陈世美”多半能被人理解。是对男强女弱社会的一种平衡么?
所以,“小三儿”通常指的是女人,打击“小三儿”捍卫婚姻的,也多半是女人。只是,谴责与捍卫往往只在道德层面,缺少技术含量。如果在与“小三儿”的PK中一败涂地,或多或少该从个人能力上寻找原因——我们是让婚姻停留在原处,还是和它一起成长;我们是在最初的起点等待爱人回归,还是和他一起跑向终点?不是所有人,都能跑完婚姻这场马拉松赛,这不仅仅需要体力,更需要智慧、勇气和学习。与爱人和婚姻一起成长,实在是一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