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老公和勤上司
“能坐着决不站着,简直就是一滩泥,走哪儿堆哪儿。”“床上一堆东西,他可好,扒拉个窝儿就躺下了。”“碗堆在那儿,永远都说,明天洗好吗?”
其实,拨开“懒”背后的面纱,这位老公绝对是个智慧之徒。一次我们几个争得相持不下,正在玩游戏的他,突然蹦出一句,举重若轻,大家心服口服。
──懒,只是他的一种生存智慧。我还听到另一个极端。
朋友唠叨,受不了了,上司太勤快太周到了。
比如一个项目,他会给你一个方案计划。光这个计划,就有上万字,包括该去找哪些企业,考察哪些方面,注意事项,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如果出了意外,备选人有哪些,甚至地图,都给你画得好好的。
“他什么都编好程,我们只是运行而已。”“没一点自我价值感,又不好改变他的指示,郁闷啊!”
──勤,成了下属抱怨他的理由。
那么现在,做一个选择题,你愿意做“懒老公”还是“勤上司”?
相信多数人会选择前者,不出力又讨了好,何乐而不为呢?
生物学家曾经对蚂蚁做过一项有趣的研究——
他们对3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的活动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成群的蚂蚁中,大部分蚂蚁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这少数蚂蚁被称做“懒蚂蚁”。
可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标记,并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表现得一筹莫展,“懒蚂蚁”却“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自己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
原来,“懒蚂蚁”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
生活中也一样,有人看似勤勉不已,实际上内心毫无章法;有人则看似游手好闲,其实早已运筹帷幄。
很多时候,懒于做事的人,才更能勤于思考。如果终日被繁杂的事务缠身,可能也没了思考的兴致与灵感。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业务高精尖的人往往是家务上的低能儿,家务上的能手则常常在事业上交白卷;动手能力强且事事周全的人成了秘书,执行能力差却灵感迭出的人成了领导。
一个忙得昏头昏脑的人,八成是个不会动脑的人;一个任何时候都事必躬亲的人,一定难以取得很大的成功;一个不会抓大放小的人,通常很难把眼光放得足够长远……
没错儿,这个世界,的确需要任劳任怨的人,不过,更缺乏懂得偷懒的闲人。“懒”和“勤”总是相辅相成,没有“勤”,“懒”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与根基,可是,没有“懒”,“勤”也可能迷失方向,失去头绪,甚至越勤越乱,越勤越危险。
其实很多团队中,都有类似于“懒蚂蚁”的员工存在,他们平时看起来非常悠闲,每周用在工作上的时间似乎很短,但领导却对他们赞赏有加;当然,你也可以看到很多“勤蚂蚁”,他们看起来兢兢业业,从不迟到早退,做什么事都搞得声势很大,实际上却尸位素餐,拿得出手的东西没多少。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去做“懒蚂蚁”。
想做“懒蚂蚁”也是需要通行证的,比如勤于思考,擅长充电,愿意观察分析,寻找新的突破口,能够发现现实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方案等。
那天听到一个对话,也是关于懒的,“知道他有多懒吗?瓶子倒了都不弯腰扶起来。”
“嗯,做大事的人!”
是调侃,或许,也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