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台
黯然“炮灰团”
深圳白领朱某在家中猝死,有知情者称其系连续加班熬夜导致过劳死。朱某的遭遇让一些承受巨大工作压力的白领们黯然,他们无奈地自称为“炮灰团”,“一切以工作为重,愿意为工作牺牲一切”,而且在金融危机下,对公司的任何要求都敢怒不敢言。
有评论指,“炮灰团”是一个快生活、“加急时代”的牺牲品。随着经济发展和竞争压力增大,人们的生存状态越来越拥挤。为了创收,放弃节假日;为了就业,签订各种霸王条款;为了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利润,像流水线上的齿轮一样飞转。钱是赚不完的,生命却是有限的,所以慢慢工作、慢慢行、慢慢吃,要学会和世界趋势接轨,和生活质量接轨。
“乐活”是时尚,但一个“慢”字,说起来简单,执行却难。芸芸众生的多数,还是要为了生计在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里紧张奔波。所以,以生活导师的姿态指导白领们如何生活,很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思,也容易引发“炮灰们”的反感。要脱离“炮灰生活”,健全的社会劳动保障体系是前提。“朱某们”少了,“炮灰团”少一些兔死狐悲的凄凉,心情也能轻快少许吧。
冷冷清清复活节
“复活节象征希望,我就琢磨着买点彩蛋和朋友们聚聚。”南京的纪先生在“豆瓣”讨论组上得知复活节的消息后,铁了心要过这个洋节。可是他跑遍了各家商场,就是没有看到彩蛋的影子,“其他饰品也没有。”
媒体报道称,大多数的消费者和商家对“复活节”都不太买账。消费者没有太多的过节意愿,“这是西方国家为庆祝耶稣重生的节日,对我们还比较陌生,不知道怎么庆祝。”而除了一些涉外商家,大部分的商场也没有开展复活节促销活动。
冷清未尝不是好事。洋节在中国大肆流行,靠的是时尚标签、商家煽风点火和从众心理的大力烘托。各种节日过多了,新鲜感和时尚感慢慢消失了,倒让节日慢慢回归到节日的本质上来。不是为了赶潮流,不是为了凑热闹,过节,图的就是开心。既然是开心,那就无须浩大声势。三两好友小聚,家庭周末踏青,只要能让心情愉快、压力减轻,形式一点儿也不重要。
“浙大女”伤了谁
沸沸扬扬的“浙大女”事件尘埃落定。假冒浙大女发帖的网友“河谷渔风”日前公开发布道歉信,承认“浙大女”是虚构的,并表示“对于自己一时冲动,从而丧失道德底线的行为感到万分羞愧。”
据悉,从3月4日起,一个题为《暴强:女大学生狂骂浙大知名教授——郑强(转载)》的帖子在网络上疯传。作者自称浙大女生,才貌双全,有一个美国黑人男友。“她”将矛头指向浙大知名教授,指其曾批评女生崇洋媚外,并进行猛烈回击。由于文章攻击性强,言论极端,激起了广大网民的愤怒,称之为“浙大女”事件。
细数一下,“浙大女”并非首个因褒外贬中引发众怒的案例。在此之前,早有多个人气帖子,打着“外语系女生”或“美貌女大学生”的名义,发表崇洋媚外的极端言论,并不失时机地攻击中国男性,掀起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口水战。但此后这些帖子多被证明为虚构。为何蒙蔽群众如此简单?显然发帖者深谙网友心理,用一些极端性的话语,轻易就抓住了网民脆弱的自尊心,并为他们情绪宣泄提供了一个最好的靶子。难怪总屡试不爽。
婴儿学费贵过MBA
上海一对白领夫妇抱怨说,虽然当地不少婴幼儿早教机构以市场环境为由进行价格调整,但五花八门的优惠打折之后,早教收费仍呈上升趋势。媒体报道称,目前上海大多数早教中心面对的是7个月~36个月的婴幼儿,教育项目据宣称能开发儿童多方面的潜能,学费从数千到上万元不等。粗略统计,一个孩子若要完整地学完0~3岁的早教课程,起码要花费1万元。而按学时计算,不少早教中心的学费甚至高过MBA。
虽然费用不菲,但不少家长还是趋之若鹜。有受访者表示,一看到早教中心诸如“德国奥尔夫音乐的原本性、瑞士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戈登的音乐性向”之类的理论,就觉得不送孩子去早教,会让他们从小就输在起跑线上,“宁可现在省吃俭用,也不要将来被孩子抱怨。”
整点唬人的理论,就让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们失去理性判断的能力了。说白了,还是“望子成龙”的心理和盲目攀比的心态在作怪。都想让孩子将来出人头地,都想自己的孩子处处高人一等,怎么办?只有使劲让孩子从小去学这个学那个了。有用与否不重要,孩子喜欢与否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做了,就心安理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