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5日
星期

徐光宪:认真做学问自然能创新

本报记者 周凯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4-15    [打印] [关闭]
    徐光宪网名“老顽童”,他也很喜欢看金庸的小说,但他希望年轻人不要看,要等到年纪大了再看,因为“年轻人的时间最宝贵,记忆力最强,一定要在年轻时把基础打好”。

    徐光宪是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也是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4月12日,他给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讲了一课——科研创新方法学的探索。65年前,他从上海交大化学系毕业,65年后的今天,他和钱学森、张光斗、吴文俊等一起被授予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终身成就奖。

    虽然很喜欢看金庸小说,但徐光宪说自己一般晚上睡觉前才看。一次,有个中学生问他,为什么老师说看金庸小说耽误学习,徐光宪回答说,自己已经老了,而十几岁正是最宝贵的学习时间,因为这个时间记忆力非常好,所以“青年时候不要去看这种小说,到年纪大了再看”。

    谈到科研创新方法学的探索,徐光宪认为首先要做好创新前的准备,也就是知识的积累。幼年时,徐光宪常常生病,要看中医、吃中药,他看到中药铺有100多个抽屉,觉得挺好玩,自己也想有一间中药铺的抽屉,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放到抽屉里边,后来他开始做卡片,现在则放在计算机里,也就是“知识框架”。

    “学而不问则殆,问而不浮则罔。学而问,问而思,思而行,行而果,这就是创新。所以创新就是做学问,认真做学问,自然能创新。”徐光宪的科研理念是立足于基础研究,要面向国家目标。

    在徐光宪看来,科学研究是接力赛跑,起跑点要在科研前沿,要把前人的有关知识接过来,所以研究生的导师很重要,“他把接力赛跑的棒交给你,你就可以在科学研究的前沿起跑”。

    有同学问科学家是否有天生的特质,徐光宪表示,音乐家、艺术家、体育冠军天分的因素比较大,但科学家对天分的依靠性不是很大,“同学们只要勤奋一定会成为科学家,取得很大的成就。这是我的经验,也是我的希望。”

    徐光宪还告诉学子,他投身科研最大的动力之一就是好奇心。

    小时候,徐光宪看到天上有很多很多星星,就问大人天上的星星到底有多少,头上有多少根头发,大人说这都是些没有答案的傻问题,但徐光宪一直不死心。后来,他了解到黄种人大概有12万根头发,黑种人是14万根,白种人是10万根,所以头发还是数得清的,数目也不是很大。而天上有多少颗星星,现在也能观测和计算了。

    “好奇心非常重要,同学们还是要保留好奇心,万事一定要问为什么,这是一个动力。”徐光宪说。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