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6日
星期

一味讨好满足自尊需要
提升自己改变交往模式

■北京市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朱虹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4-16    [打印] [关闭]
    琪琪和周零都是可爱的女孩,从学生时代起,她们的身上就被贴上了一个光彩夺目得令人无法拒绝的标签:乐于助人。走进职场,她们依然终日为身边的人们操劳着,搭时间、搭精力、搭金钱,甚至搭上了自己个人的生活秩序和事业发展,几乎达到“忘我”的境界。

    应该说,琪琪和周零都是助人的受益者,比如“好人缘”,比如“懂事”的评价,尤其是心中的“成就感”。她们从不缺乏来自他人的赞美、认可、信任与依赖等,否则,琪琪不会“努力做个乖巧的新人”,周零也不会自打记事起就“充当保护神”,随时“给别人搭把手”。

    琪琪这样做基于她从经验中提炼的一个观点:快速融入一个全新的集体,最重要、最快捷的便是热情、热心,乐于助人;而周零的行为举止与儿时起家人对她的教育有很大关系:能帮别人就帮一把,要有个当姐姐的样子,要懂得照顾别人……这些对周零的期待,促使她形成了做个“热心肠”的信念。

    但是,意外的事情还是出现了,相信这是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愿意面对的,并非蓄意破坏,不过,误会、矛盾、冲突确实给琪琪和周零的助人之举一个大大的挑战。

    其实,在我看来,比事件更需要关注的是两人内心深处的挫折感,那些不快的感受:为难、伤心、不满、委屈,压抑了的愤怒,还有高度焦虑——别人会怎么看我?我都做了这么多了,怎么还有人不满意?我怎样做才能让大家都高兴?……她们可能还会为自己不再“助人为乐”而自责。

    从表面上看,这些感受都来源于节外生枝的事件和不那么通情达理的同事,但这只是冰山的一角。在我看来,如果用自我负责的态度来反思一下,是琪琪和周零在人际相处的过程中,在高频助人的过程中,时而出现的讨好姿态使自己处于被动而易受伤的位置。

    听到“讨好”,你是否会感到其中有些贬义?但是,生活中,谁又从来不讨好别人呢?父母与子女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老板与员工之间,朋友、同事之间,夫妻、情侣之间等等,讨好常常是必要的姿态、途径,就像华尔兹舞者一样,无论进退都是为舞步更优美、内心更享受。

    但是,当“讨好”成为一个人日常应对的惯用姿态的时候,麻烦就来了。因为一个真正的“讨好者”总是在对别人说“是”,顾及不到自己的感觉和想法,总是在用行动表白:“不管你要什么,都没有问题,我答应使你快乐。”但他的内心深处却认定:“没有人喜欢我”,“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我是没有价值的人”。“讨好者”最终会发现他不能为自己做任何事,还必须为任何坏事承担责任,而别人给予允许就是幸运不过了。

    就像琪琪和周零,她们因同事的猜疑而受伤,自然也是在为同事是否会继续信任自己、允许自己而担心,助人行为没有满足她们内心的渴望和对他人的期待。

    值得高兴的是,“忘我”的琪琪和周零终于也觉察到自己受伤了。这是一个好事,一个转化的开始,因为平时只关注到“别人”和“事情”,现在,她们终于有机会与自己连接,关照一下自己的内心了。琪琪好好和自己谈了一次话,周零也下定决心:类似的“助人”行为,这是最后一次。

    实际上,助人并不简单,乐于助人者需及时反思自己的助人动机,其中又有多少讨好的成分?付出时想得到的是什么?任劳不任怨的原因何在?讨好本身不是问题,但如果对自己助人的动机、目的、心理需求不自知,为讨好而助人才是问题。像周零一样,“总是充满了成就感,仿佛在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中实现了自我价值”才是问题。

    “出力不讨好”,“生活被‘助人’扯得支离破碎”,这不是别人的错,不能一味指责别人、期望别人做出改变。我们只有对自己的行为,还包括自己的感受、观点、期待等全部负责任,并愿意为自己重新选择,才能用一种健康、愉悦的方式体验自己,达成真正的自尊,用更正面的能量面对生活,找到自我实现的途径。

    善良的琪琪和周零虽然受到了冲击,但她们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体现在她们愿意学习、尝试改变上。心理学家说:所谓命运,就是强迫性重复。改变命运,不再暗叹“我这是何苦”的方法,就是打破自我强迫怪圈,变换自我满足方式。

    人际相处不单单只是助人一个内容,也不单单只有助人一种方式,提升和发展好自己,做一个自尊、自信、有能力的人,同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获得满足,给予他人以精神上的关注、信任与支持,方能享受到更为亲密的关系,彼此滋养,体验“我好,你也好”带来的喜悦。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