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招聘 一场不对等的校际竞争
受惠方说它是拓宽就业渠道,无惠方说它挑战就业公平,因为诞生、成长于就业严峻的当下,它面临更多非议。校友招聘的出现,究竟是利还是弊?
就业率是考核一所学校竞争力和教学水平的指标之一,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前,由不得各高校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如果校友资源能够解学校就业之饥困,哪所学校也不可能不动心。而事实上,校友招聘会也的确为本校毕业生送去了“及时雨”。矛盾在于,名牌高校的校友资源相对于普通高校要丰富,让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失去了和名牌高校毕业生同台竞争的机会。
其实,校友招聘并未构成“学籍歧视”,所以也就谈不上影响就业公平。目前,高校所举行的校友招聘会大都面向所有毕业生,而且招聘单位也未标明非校友不“娶”。当然,不可否认有的招聘单位对待校友和非校友会“冷热不均”,但人都是感情动物,对校友热情一点也并非不可以理解。
有人说高校动用的校友资源是社会公共资源,动用公共资源为本校毕业生谋机会当然不恰当。可是,换个角度看,举办校友招聘会就和招商引资差不多——资源就放在哪里,关键看谁有本事把这资源竞争过来。而且,与以往各高校举办的招聘会相比,校友招聘会也不过是将招聘单位换成了校友而已,与以往邀请招聘单位进校园并无本质区别。
应该说,校友招聘其实是一场校际竞争,只不过这场竞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参与者的不对等性。可这种不对等竞争并不等同于就业不公。毕竟,校友资源也是一种发展资源,校园招聘会也是合乎规范的就业渠道。如果把校友招聘看作就业不公,那么订单式培养将是更大的不公,而如果连订单式培养都不容许存在,那当前我们又拿什么来推进高校与社会的有效衔接?
校友招聘,于情虽难容,于理却没什么不妥。在笔者看来,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对于学校的各种促就业创举,都应该给予支持。而校友资源缺少的学校也不必气馁,毕竟,招聘单位的终极目标是人才,而不是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