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拉加惊魂记
我维和部队领导正在与联苏团二战区官员研究兵力部署。
史成军摄
3月31日至4月7日,中国第五批赴苏丹瓦乌维和工程兵大队奉联合国苏丹特派团(简称联苏团)命令,抽调75名官兵,历尽千难万险部署拉加,这是联合国维和部队首次在这个条件异常艰苦的地方部署兵力。捷报传来,联苏团二战区司令格利准将激动地说:“中国工兵成功部署拉加,不但是中国工兵的胜利,更是整个联苏团的骄傲,中国部队了不起!”
临危受命部署拉加
拉加是苏丹南部的一个边陲重镇,因长年战乱,再加上自然条件恶劣,道路不通,联合国救灾物资难以运达。早在2007年,联苏团就决定在拉加部署兵力,建设永久基地。因从瓦乌到拉加的通道经过热带丛林的无人区和战乱留下的雷区,所以被当地人称为“死亡之路”。
部署兵力到拉加,首先要部署工兵。苏丹半年旱季,半年雨季。工兵部署只能选择在旱季,否则到了雨季道路泥泞不堪,重型工程机械根本无法运送。
此前,联苏团也曾几次安排维和部队部署拉加,但都没有成功,这成了联苏团近年来遇到的最棘手的事。2009年3月上旬,中国第五批赴苏丹维和工程兵大队抵达瓦乌任务区后,联苏团把部署拉加的任务安排给了中国工兵。
3月中旬,联苏团总司令塔帕少将在视察二战区时说:“中国工兵部署拉加,是联苏团本年度的核心任务。”3月19日,塔帕少将从苏丹首都喀土穆赶来,与二战区司令格利准将、中国维和工程兵大队大队长白永等对拉加实施了空中勘察。在直升机上,塔帕少将对白大队长说:“两周后,我将赴拉加迎接中国工兵。”白大队长沉思片刻说:“请将军相信中国工兵的素质,相信中国维和部队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
刚刚部署到位的中国维和部队,一边对二战区UN城道路进行维护,对瓦乌UN(联合国)机场进行扩建,一边组织骨干力量对通往拉加的道路展开了空中和陆路勘察。
厕所里遇蟒蛇,靴筒里钻出巨蝎
部署兵力到拉加,最大的障碍莫过于道路,唯一可行的简易通道是从瓦乌经阿维尔至拉加,共计420公里。瓦乌至阿维尔160公里的通行路况较好。阿维尔至拉加260公里路段,有170公里为热带原始丛林,几乎没有道路,平板车等大型工程机械车辆通行艰难。还有80公里为密集雷区,连野兽都很难见到。
3月31日,工程兵大队16名官兵,在道路桥梁中队副中队长蒋磊的带领下通过空中输送率先进入拉加任务区,他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冒着摄氏40℃的高温,利用3天时间,在一片丛林中平整场地2000多平方米,搭建板房6间。
4月1日凌晨6时,由副大队长刘其扣带领的16名陆路突击队员,携带平板车、推土机、装载机、拉水车等机械车辆,与世界扫雷组织官兵一起从瓦乌出发,他们边排雷,边用工程机械清理路障,填平道路。最难清除的是路边高大的树木,推土机推不动,摩托锯锯不动,维和官兵每推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为了节省时间,他们人歇机械不停,轮班作业。晚上,他们在世界扫雷组织官兵的协助下,在雷区中扫出大约300平方米的安全区域,安营扎寨,埋锅做饭。
雷患刚除,蛇祸又生。晚上,上等兵管永强到临时开挖的野战厕所解手。刚蹲下就听到草丛中有唰唰的声音,他用手电一照,发现距离自己不到5米的地方,一条3米多长胳膊粗的蟒蛇正向他袭来。管永强赶紧抓起身边的一根木棍大喊一声向蟒蛇砸去,蟒蛇似乎并无退意,而是虎视眈眈地盯着管永强。闻声赶来的哨兵赶紧引燃火把,才将蟒蛇赶走。
次日凌晨,四级士官崔海山穿作战靴时,感觉里面有个东西在爬,他赶忙抓起靴子往地上一扔,不一会儿从靴筒里爬出来一只龙虾般的巨蝎。如果不是崔海山警惕性高,一旦被巨蝎蜇伤,路途中得不到及时救治,后果将不堪设想。为安全起见,刘其扣副大队长临时决定,除特殊情况外沿途不准下车,大小便全部在车内解决。
汽车继续行驶在绛红色的土路上,被官兵们戏称为“苏丹红”的灰尘像一条巨龙随车飞舞。司机和维和官兵都保持着高度警惕,随时准备应对突发事件。
驾驶室“变”桑拿间,队员先后中暑
阿维尔至拉加170公里的热带原始丛林,到处可以看到野生动物在丛林中活动。4月3日,白永大队长带领43名官兵,运载、驾驶23台装载机、吊车等大型机械车辆,在肯尼亚保护部队的护卫下从瓦乌出发。这次部署,机械车辆多、体积大,一台挖掘机装在平板车上,全重36吨,这样的庞然大物在几乎没有道路的热带原始丛林中开进,其困难可想而知。
4月4日11时,一辆指挥车底盘被树桩撞上,传动轴严重扭曲,经过1个多小时的紧急抢修才勉强修复。12时,平地机驾驶室后档钢板在颠簸中震弯,驾驶员牛显龙为保护油管线路不受损坏,把自己的洗脸毛巾和衣服垫在钢板夹缝中减震。
苏丹素有“世界火炉”之称。中午时分,驾驶室外摄氏50℃,驾驶室里高达60℃,坐在里面如同“洗桑拿”。自卸车驾驶员王海峰等三名同志先后中暑,被强行抬出驾驶室休息。
车队在茫茫丛林中继续开进,白大队长突然发现道路越走越窄。根据他两次陆路勘察的经验,他感觉路走错了。在热带丛林中,最可怕的莫过于迷路,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原路返回。但是,这么笨重的机械车辆车队前行都十分艰难,在原始丛林中倒车更难上加难了。
“再难也要倒回去,不然只能是死路一条。”面对官兵中的畏难情绪,白永指着路旁的骷髅斩钉截铁地说。
一会儿起重臂被树干挂住了,一会儿底盘被树桩别住了,一会儿车轮陷入了路边深坑,一会儿平板车轮胎被扎坏了……3个多小时的艰难“回头”,如同3天一样漫长,车队终于返回了原路。此时,汗水与灰尘掺和在一起,每个官兵的脸上都像涂了一层油彩。
为解困意队员相互拧大腿,官兵凌晨3点抵达目的地
21:00,在地雷、炎热、恐慌、颠簸中连续行军15个小时的官兵们早已人困马乏。水早已喝完,干粮也所剩无几,官兵们嗓子像冒火,肚子咕咕叫,有的官兵为解困,把风油精抹在太阳穴上、鼻子上,实在支撑不住了,就相互拧大腿,想方设法不打盹。
“同志们,再有38公里,我们就抵达拉加了,大家要振奋精神,一鼓作气啊!”21:30,白大队长通过对讲机给官兵们加油。
22:20,车队前方的路中央突然出现一辆装甲车。白大队长命令车队立即停下,做好战斗准备。在依稀的车灯中,一外国人向我车队跑来。经询问,原来是联合国扫雷组织的一台扫雷装甲车坏了,他们请求中国维和部队把车拉到较为宽阔的地方,以便修理。
又是一场虚惊。问明情况后,白大队长紧绷的脸才稍稍放松。
23:35,平板车三个轮胎被扎,轮辋被挤压变形,再也无法通行。万般无奈下,他们把挖掘机从平板车上卸下来继续开进,然而挖掘机在丛林中每小时只能前进3公里。
屋漏偏逢连夜雨。突然一个闪电从原始丛林上空闪过,顿时电闪雷鸣,黄豆般的雨点倾泻而下,车队在泥泞的道路上慢慢挪动。危急之下,白大队长果断决定,将平板车和挖掘机留下,安排4名肯尼亚保护部队官兵看守,车队继续开进。
4月5日午夜0:35,大雨终于停了。车载电台突然响起断断续续的声音:“D01,D01,听到请回答。D03呼叫。”官兵们听到了电台的呼叫声几乎欢呼起来,白大队长十分镇定地拿起对讲机:“D01听到,请讲。”
“D01,D01,我们在距拉加20公里处迎接你们。”又是一阵欢呼声。白大队长情不自禁地用手一抹脸,两行热泪已悄悄滑落。
夜里2:10,中国维和部队两支分队终于会合。
凌晨3:30,全体官兵安全抵达拉加任务区。
最后38公里的路程,他们整整走了6个小时。
4月5日下午6点,在嘹亮的国歌声中,联合国国旗和五星红旗在拉加上空冉冉升起,中国维和部队胜利完成部署拉加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