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丈量世界屋脊
上世纪50年代之前,西藏还是块神秘的“处女地”。1950年4月,响应党中央解放西藏号令,67名测绘兵随进军西藏先遣部队,迈开了问路西藏的第一步。他们翻越终年积雪的二郎山,飞渡泸定桥,横跨少数民族聚居地康定,征服空气稀薄的折多山,最后到达甘孜,成功完成从雅安到甘孜的路线图勘测任务。由于大雪封山,给养中断,测量队在甘孜停留1个月后,兵分3路进军拉萨,先后绘制了148幅珍贵的路线图。
这次“开天辟地”的测绘,不仅勘测选定了通往拉萨的“生命通道”川藏线,也奏响了征服雪域高原、填补西藏地图空白的伟大序曲。
1960年,大队正式参加消灭青藏高原地图空白大会战。当时,西藏基本没有路,测绘装备也非常落后。大队唯一先进的仪器,是从前西德进口的光学测量仪,可天气一变就无法正常工作,只能走到实地才能测清绘准。官兵们只得牵着骡马,驮运够用1年的物资,走到哪儿测到哪儿。
1975年5月27日14时30分,中国登山队成功登上珠峰。就在队员们将红旗插上峰顶的一刹那,等候在10座不同山头上的官兵不约而同地把测量的视距对准珠峰峰顶。突然,一团旗状云层遮挡峰顶,直到晚上7点云团才散去,红色觇标终于显现,大家争分夺秒,同时展开交汇观测。经过连续3天观测,他们成功获取各类珍贵的测量数据,准确推算出珠峰的精确高程8848.13米,在世界地图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雪域孤岛”墨脱,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和西藏最后一块地图空白。1981年5月,203名测绘兵正式进军墨脱,由于牲口进不去,他们不得不背上几十斤重的物资负重前进。测量队队长李国祯用身躯在齐腰深的积雪中“犁”路,作业员钟少文和一名战士靠3斤压缩干粮和两听水果罐头,在一个点位坚守了7天7夜。当年8月12日,测量分队到达多雄拉山最后一组测量点,汹涌的多雄河挡住去路,唯一的通道是一条锈迹斑斑的溜索。战士马贡泽抢先上溜索,刚滑到河心,溜索突然绷断,马贡泽坠河牺牲……
随着墨脱测绘任务的完成,西藏地图空白时代宣告结束。大队官兵总行程超过6400万公里,测遍了西藏60多个县,向世界揭开了西藏的神秘面纱。
2001年2月,青藏铁路开工建设进入倒计时,急需在短时间完成拉萨段铁路及火车站选址勘测工作。大队官兵临危受命,冒着冰雪和风沙进驻柳吾乡。
表面干燥的河滩,底下暗藏险滩。一天下午,两台测量用的康明斯深陷泥潭,队伍被困。天黑又逢暴雨,气温降至-7°C。“困守一夜就意味死亡。”中队长粟禾茂当机立断,“大家把雨衣、棉袄脱下,垫到车轮底下!”尽管大家冻得直打哆嗦,可幸运的是大家成功脱险。
经过艰苦奋战,他们高标准完成了拉萨段铁路、公路大桥、铁路大桥、火车站的选址测量工作,保证了青藏铁路按时开工。这次测绘,首次在拉萨实现全数字测量,首次高精度完成大面积河滩水域堪测……共创下高原测绘7项第一的纪录。
青藏铁路通车后,拉萨市用电告急,西藏自治区政府着手在羊卓雍湖建设大型水电站。羊卓雍湖与雅鲁藏布江仅一山之隔,周围地形奇险莫测,因测量难度大,地方测绘部门不敢接手,大队党委主动请缨:“只要是造福西藏同胞,再苦再难,我们也要上!”中队长胡盛江带着20多名业务骨干进驻羊卓雍湖畔,冒着生命危险开始了测绘任务。
一次,小分队正在山腰测量,暴雨突至,官兵迅速往山下撤。刚到崖口,就听“轰”地一声巨响,驾驶员吓得慌了神。胡盛江大喊一声:“快往前开!”车刚开出10多米,一股强大的泥石流几乎是擦着车屁股奔涌而下。想起这死里逃生的一幕,大家至今还直发怵。
1个多月后,他们高标准完成数十幅电子平板仪测图、羊卓雍湖等深线绘制等任务,受到电站工程建设专家高度评价。2006年,大队刚执行完一项繁重军事测绘任务,又接到自治区政府为羊卓雍湖二期水电工程建设测绘的请求。官兵们二话没说,背起行囊上高原。
2007年,国家实施填补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建设地图空白的巨大西部测图工程。大队作为唯一的部队单位,参与了这项历时4年的任务,并承担了最艰险的西藏风雪边境线的测绘工作。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无人区”,官兵们不得不天天吃白水面条。由于缺乏维生素,官兵们有的指甲变脆变白,有的头发一把一把地掉,有的鼻血不止……平均体重骤降10多公斤,可大家硬是挺了过来。
近年来,大队对西藏传统地图进行扫描更新,全面实现了雪域高原地图数字化。大队建立的西藏道路交通网络系统获得“全军重大测绘工程建设奖”,他们还在西藏成功埋设了第三代卫星测量控制网点。
多年来,该测绘大队的高原测绘质量一直名列全国、全军的前列,多项高原测绘成果在全军获奖,在全军地图质量评比中,荣获15个项目中的8个第一和总评第一的好成绩,高级工程师谭其生的“中国冰川测绘”研究成果还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