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0日
星期
答疑解惑

金融危机是保护主义的“机遇”吗?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 张宁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4-20    [打印] [关闭]
    编辑同志:

    在伦敦召开的20国集团金融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在讲话中强调,要“进一步反对保护主义”。我们知道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向全球的蔓延,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开始抬头,诸如:“购物要买美国货,裁员先裁外国人”。

    请问,为何金融危机成了保护主义抬头的“机遇”呢?

    读者 山中磬竹     

    保护主义在全球呈抬头趋势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纷纷出台救援计划,缓解经济下滑的趋势。但是,在一些国家的救援方案中却包含着保护主义的成分,这些国家将直接或变相的贸易保护措施作为刺激经济复苏的手段之一,美国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随着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美国国内的保护主义情绪日渐高涨,一些官员提出“购物要买美国货,裁员先裁外国人”。美国众议院1月底通过的新经济刺激方案中规定:凡政府经济刺激方案下属工程,建筑所用钢铁必须为国内出产的美国货。参议院表决的方案则进一步加强了“买国货”条款的规定:除非一项工程“所用钢材和其他制成品全部来自美国制造”,否则不得使用经济刺激方案拨款。

    贸易保护主义从来不是单行线,而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美国成为“带头大哥”致使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向全球扩散。印度今年1月底宣布未来6个月内禁止进口中国玩具。欧盟则从1月份起增加对黄油、奶酪等一些产品的出口补贴。在西班牙,当地政府急于遣返外籍建筑工人;在德国,政府规定已经接受政府180亿欧元现金援助的德国商业银行须优先考虑本国企业的贷款需要。根据世界银行最近报告的统计,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已有78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被提出,其中47项已付诸实施。在20国集团内就有17个国家存在贸易保护行为。

    保护主义政策害人害己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各国间经贸联系密不可分的条件下,任何保护主义的措施都是短视的行为。从中长期看,对本国和全球的经济发展,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美国的“购买国货”条款,意在解决就业困境。从表面看似乎可缓解失业率的攀升,但这只能是单方面的如意算盘。如果引发贸易报复,则这样的条款无异于饮鸩止渴。巴西已经准备就美国的该项条款上告WTO,加拿大、欧盟也对该条款表示担忧。美国Peterson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显示,该条款最多可为美国增加9000个工作岗位,但如果外国政府采购的美国出口下降1%,美国就会损失6500个就业岗位。因此这项条款能创造的就业岗位有限,而可能导致的潜在就业岗位损失则比较显著。从中长期看,保护主义政策害人害己,这是因为:

    第一,贸易保护可能引起贸易伙伴国以牙还牙,制定类似保护主义措施,影响本国的贸易利益和就业。全球化格局下,如果引发贸易战,带来的只能是多方俱伤,势必会加深全球经济衰退,所以任何国家不可轻易启动有违WTO规则的保护措施和贸易战。

    第二,抵制进口会阻碍国内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居民生活福利的改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阻碍了全球化所带来的各国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充分发挥;自由市场条件下的经济才能充分竞争,才是最有效率的。进口产品是因为在质量、价格、设计等方面相对于本国产品的优势,所以才会形成进口。限制进口,会妨碍本国企业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改善。

    第三,所谓的“就业保护”既不公平,也不利于提升本国企业的竞争力。以美国保守派为代表的部分保护主义者提出的“裁员先裁外国人”的主张,没有顾及外籍员工同样是本国纳税人、同样为东道国缴纳了大量税收这一事实。而且受雇用的外籍员工多为各国知识精英,“先裁外国人”从长远看不利于增强东道国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如何应对保护主义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贸易保护呼声最高的不是发展中国家,而是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成为自由贸易的推动者和多边体制的倡导者。中国目前的工业品平均关税只有8.9%,是发展中国家中最低的。在WTO分类的160多个服务贸易领域中,中国已经开放的超过100个,开放程度达到了发达成员的水平,已成为全球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通过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出口竞争力。美、欧等发达国家对中国工业制成品的进口需求以及由此造成的贸易逆差,是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纵深发展的结果。美、欧等国在此过程中同样获得了贸易利益,即获得低成本产品和对外投资的利益,发达国家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限制是逆国际经济发展潮流的。

    就美国新近出台的“购买国货”条款来看,对我国的钢铁行业影响不大,但该条款中还包括其他制成品,可能会对我国的木制品和家具业、金属加工制品、橡胶制品等制造业出口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美国早已存在的《购买美国货法案》中规定,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所用钢铁必须为其“国产”。由于中国还不是WTO《政府采购协议》成员方,输美的中国钢材多用于民用建筑。实际上中国钢铁对美出口比重很小,平均占每年出口量的约5%。整体而言,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对中国企业来说,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其外部市场环境还可能会有所恶化。中国政府部门须用好WTO规则,应向相关国家据理力争。出口企业应苦练内功,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品质标准,以自主创新和品牌战略,在国际经济贸易形势多变的环境中赢得主动。

    历史早已证明,贸易保护主义不是走出经济危机的解决办法。危机面前,各国需要的是合作,是信心,而不是以邻为壑,转嫁危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才是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因素。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