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2日
星期

支持邓亚萍的四个理由

陈杰人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4-22    [打印] [关闭]
    4月16日,36岁的前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博士正式就任团北京市委副书记一职。在一些业界人士纷纷转行当官的风潮下,这位体坛名将的动向变化,自然也在坊间引起了争议。

    细心人注意到,在邓亚萍之前,不少业界佼佼者已经“业而优则仕”,级别高者有科学家万钢任科技部部长,医学家陈竺任卫生部部长,级别略低一点的则有相声演员牛群当副县长,电视节目主持人王志当副市长。而在体育界,也有袁伟民任体育总局局长、张蓉芳当训练局局长、熊倪任湖南省体育局副局长等例子。

    在业界选拔优秀人士担当政府官员,既是对专业人才的重视和尊重,也有利于提高政府对某一行业的管理水平。因此,袁伟民、万钢、陈竺等人的任职,总体上获得了人们的肯定,实践证明效果也不错。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业而优则仕”可以成为官场的通例,因为,政府的管理工作往往具有宏观性和综合性,政府官员的选拔,与体育健儿的选拔等专业路径大相径庭。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考量,有人对邓亚萍的任职提出了质疑。一个典型的声音就是:团的工作涉及青年的组织和思想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前瞻性和宏观性,光有体育运动的优良成绩,不一定能当好共青团的领导。

    我认同这种质疑,但我更认为,仅就邓亚萍而言,质疑者恰恰没有关注到她除了优秀运动员之外更丰富的一面。如果综合考察邓亚萍的素质,至少有四个理由力挺她做青年工作。

    首先,邓亚萍不仅是一个成绩优秀的运动员,而且是具有顽强拼搏精神和良好精神风范的青年。很多人都记得她在运动场上敢于挑战的风采。这种不可战胜的精神,不仅是一个优秀运动员必备的,也是当代青年应秉承的品质。邓亚萍以其对青年的号召力和榜样作用,在青年工作的岗位上有独特优势。

    其次,邓亚萍是个谦虚谨慎的人。虽然贵为乒坛绝对大姐大,但她从不以此张扬,而是踏踏实实做事。其低调务实的作风,给年轻人树立了榜样。

    第三,邓亚萍是个认真的人。她因年龄等原因退出运动场之后,先后拿到了清华大学的英语文学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学位和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她从一个最初连写26个字母都有些费劲的人,到后来获得名校博士,这不是靠金牌能换来的。这种敢于超越、勇于挑战的人生经历,告诉很多年轻人,人生的成功不能靠类似超级女生那样的一举成名,而是要靠不断的辛勤耕耘。

    第四,邓亚萍在北京奥组委的工作经历,充分展示了其出众的工作能力。邓亚萍担任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兼奥运村新闻发言人,不仅锻炼了她的组织能力和实干精神,也为她从事团的工作打下了实践基础。她以卓越的才能,优秀的协调能力,干练的作风,出色完成了工作。在这个重要岗位,她成功实现了自己的角色转型,以其不凡业绩赢得了公众认同。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